
漫画/王启峰
杨林柯老师是另类吗?如果以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似乎有点。因为,除了讲授学科知识、提高应试技巧的本分之外,还努力在“立人”
。这里的“立人”既包含中国士人传统里“独善其身”、“立功立德”,也包含诸多现代公民意识。只是,这样的“立人”与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填鸭教育逻辑发生了矛盾,既有轨道遇到变轨,思维与价值的冲突在所难免。
的确,在今日,现实与功利考量已是常人普遍的处世逻辑和行事思维,用这样的框框去衡量一些家长的不满,完全可以理解。杨林柯与家长的冲突,看起来是一个老师与现实的格格不入,但实际上,潜藏在冲突背后的,则是崇高的教育理想与繁芜的社会现实对冲的迷思。这些年来,教育始终是全社会最易引发公共讨论的领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教育,才是符合规律的教育,才是有利于孩子生命成长、有利于民族长远发展的教育?
我们不敢断言,杨林柯所践行的教育,就一定是“最好”的教育,但最起码,它是一种不坏的教育。一则,杨林柯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现实,只讲“人格”不顾高考;二则,杨林柯教出来的学生,虽然爱辩论、爱怀疑,也许还会“离经叛道”,但他们也在尝试独立思考。成年后的他们或许会多些独立判断与主见,会在人生选择中多一些理性的思考与剖析,少些盲从。这种坎坷对于他们或许更多是一种财富和机遇,恰恰符合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教育部拟定的新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的目的,归纳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什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杨林柯的“立人”教育就是。在课堂之外,学生还拥有丰富的人文素养,能够独立思考、有健全的人格。而他心中的教育,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
因此,某种意义上而言,如果你的孩子能遇到一个如杨林柯一般的老师,其实是一种幸运。孩子终究要展翅翱翔,更健全的人格、更符合公民社会的素养、更健康的价值观,是比应试技巧更为重要的维他命。将来更严峻的社会考试需要的正是当下心智的立体历练。
在该校的贴吧之中,甚至有不少学生在归纳总结杨林柯老师的语录,孩子们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开始就是非对错、全面与片面等人生哲学进行思考,由此不难看出,学生是真心地喜欢杨林柯的。对家长来说,孩子能够遇到一个喜欢的老师,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对学习的喜爱,经常从喜欢和尊重一位老师开始。
事实上,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的另一个重要功用,还是推行素质教育。现在,杨林柯老师在兼顾高考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人格养成,这无疑契合了素质教育的本质。所以,对杨林柯一般的“另类”老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长,应该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在他们呕心沥血的尝试背后,或许就昭示着教育真正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