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真专家繁忙 无时间上网
在采访中,包括协和医院门诊部主任王小波、儿童医院宣传部门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其实在门诊量如此庞大的情况下,几乎每位医生特别是副主任级别以上的专家日常的工作都已经相当繁忙,很多都是“超负荷运转”了,他们根本无暇在网上回复网友留言,很多医生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已在网上“被开通”了个人网页。
记者发现,有些网站不但提供在线对话式的咨询,甚至提供与某些医院知名科室专家一对一通话,10分钟的通话时间却要收取150元至300元不等的高额费用。对此,樊碧发表示,首先自己工作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在出门诊之余再去接听来自于这类网站的通话,此外他也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与患者沟通。
■维权
市民可举报 举证难度大
针对网络问诊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二队队长刘虹,她告诉记者,目前,由电信部门负责审核此类网站的资质,一旦获得资质后,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市民可以向他们举报,本市卫生监督部门将负责查实。
不过,举报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记者发现,在举证环节存在很大的难度。刘虹介绍说,一些聊天过程的截图目前还不足以作为有效证据,除非该截图获得了相关部门的公证,而所有公证材料需要举报人自行提供。
对此,一些医疗业内人士也谈到,目前在治理网络医托方面存在取证较难的问题,因此,一旦患者在网上求医问药上当受骗,仅仅依靠现行的法律很难维护其合法权益。网站提供咨询的专家并没有进行实名制认证,对这些人的身份也存在监管的真空地带。
在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现实条件下,一方面,病人很希望通过网络了解医疗信息;另一方面,医疗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又无法保证。这就是当前网上求医的现状。
■提醒
直接拨打医院电话咨询
针对网络问诊纷繁复杂的现状,医生建议患者,在咨询或问诊前,最好先查一下网站是否经认证,有没有合法资质。对于提供了真实姓名的医师、专家,要仔细核对相关人员有无执业证。可上卫生部网站“执业医师注册查询”栏目,输入相关人名查询以辨真伪。
另外,可以直接拨打医院电话,咨询相关网站是否是医院开办,有条件的话,通过医院向相关科室医生本人直接求证。
同时,在问诊过程中,也要“留个心眼”,如果提供咨询的人一味推荐某一种或一类药品,则要多加小心,不要尽信某一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