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非法网络问诊乱象调查:山寨网假冒院士问诊
http://news.hsw.cn    来源: 北京晨报  2012-03-02 07:06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看客:《花花公子》另一面
看客:《花花公子》另一面
高清:叙利亚民生纪实
高清:叙利亚民生纪实
·浙江永嘉纪检干部致“KTV小姐”怀孕 已被停职
·内地买家推动温哥华房价年涨幅9% 英国房价受影响
·16人团伙租别墅建摘肾基地 摘51枚肾脏获利千万
·男子买假iphone气不顺 与商贩理论遭打拔刀刺死人
·佛山男子被骗8000元 桑拿城顶欲跳楼被救下(组图)
·电影票优惠不得低于7折引关注 调查近100%不支持

 

  ■调查

  省时省力带热网络问诊

  在采访中,记者随机挑选了多名被访对象,在40人中,超过六成人坦承都曾有过上网问诊的经历。这些人中,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有5名50岁以上被访者表示身体不舒服时,也曾经有过让子女帮忙上网问询病因的情况。

  问询的病情包括妇科疾病、小儿急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经常性晕眩、腹痛、不明原因神经疼痛、各类眼疾、男科疾病、皮肤瘙痒……网友们问诊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

  谈到为何首选网络问诊时,“省时省力”几乎是所有被采访对象都会谈及的最主要原因。现在不仅是大型三甲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就连一些有特色专科的二级医院也是一床难求,有点儿头疼脑热还能够在忍受范围之内的“小病”,相当一部分人就选择了先在网上问问。

  “挂不上号,请不了假,怕麻烦”成为了这些人选择网上问诊最主要的三大原因。“现在大医院比菜市场还乱,到医院后,挂号排队、候诊排队,办卡、划价、取药楼上楼下地跑,跟绕迷宫似的,简直太麻烦了!”有网上问诊习惯的市民王小姐这样说。“带着孩子跑医院,又害怕交叉感染,所以小病网上问问再去药房买点药,能扛也就扛过去了。”一名孩子的母亲这样告诉记者。

  除了以上提到的那些原因之外,在采访中,还有一少部分人,也谈到有些病太过隐私,比如牛皮癣、性病等一些隐疾难以启口,因此,总想先在网上搜索了解一下。还有个别采访对象表示,从小就对去医院看病多少有点恐惧,这种鸵鸟心理也导致他们出现身体不适时,因怕看医生而选择网络咨询。

  ■法规

  网上禁止诊断治疗活动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提供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网站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会诊服务的,只能在具有医疗职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

  此外,记者了解到,卫生部还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态称,医疗机构和医生不能通过微博进行诊疗活动。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就曾强调,对微博要加强规范和管理,不能通过微博来进行诊疗活动。可以通过网上知识的介绍让群众对疾病有所认知,对疾病的预防和平时的养生保健有所了解,但真正看病必须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去就医。

  被媒体曝光的养生畅销书作家马悦凌,通过网络宣传养生理念,进行网络营销和诊疗,自称能以泥鳅和当归疗法治愈世界疑难症“渐冻人”。但卫生监督部门调查发现,她连医师资格证都没有。

  邓海华曾表示,“马悦凌等情况都是在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并打着擦边球。”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将会同国家互联网信息主管部门加强对互联网保健信息的管理。同时,卫生部还将配合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加强对养生保健类图书出版的管理,加强对中医养生保健的科学宣传和正确引导。

  ■延伸

  不问医生问搜索 险些送了两条命

  今年1月,杭州一位31岁女士怀孕35周时在家中突发肚子胀痛,孕妇怀疑是“假宫缩”,丈夫自行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询有关“假宫缩”的相关症状,最终自己判断为“假宫缩”,而不去医院。结果半夜突发大出血。到这个时候,这对年轻夫妇才决定去医院求助。最终,经院方医生判断,这名孕妇实际情况是“胎盘早剥,大出血,胎心几乎听不到了,如果不马上进行剖宫产,大人小孩都会有生命危险。”最终,虽然保住了孩子,但婴儿一出生就被送入了重症监护室。不问医生问搜索,险些送了两条性命。杭州红十字会医院赵剑虹医师叹道:“网络搜索可以自己看病的话,还要我们医师干吗?胆子也太大了。”

  策划人 尹文胜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徐晶晶

编辑:李晨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