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南山里的物学院本组图片由 本报记者陈团结摄
王雪峰:大学退学入山既为学生也为老师
位于半山腰一户农家的门外挂有一个“物”字,这里是几位隐居诗人创办的“物学院”,敲门并无人应声,推开虚掩的门,能看到几个书架和一个小型的讲坛。
后来从一旁的厨房里出来一个衣着褴褛的年轻人,他凌乱的头发在额头前扎了一个小辫,记者敲门时,他正在厨房的火炉旁看书。
他叫王雪峰,生于1989年,家在四川。2010年3月,王雪峰从成都一所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退学来到终南山,参与“物学院”创办,至今没有与家里人联系过。
“挺迷茫的,在学校没什么意思,就退学了。”现在住的农家院子是租住村民的,一年房租3000元。
他说自己没什么打算,就在山里读读书。
王雪峰说:“当然是社会有问题,我跟社会接触有问题,可能还是不适应现在的社会。”
他说,在物学院里,年龄最大的人50多岁,年龄最小的是一位3岁的小孩,他被母亲放在山里已经好几个月了。
“我们提倡每个人都是老师,每个人都是学生,所以要读书。”他说。
他有时会下山,对将来的生活,他说自己尚未打算。
本报记者狄蕊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