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弱的80后大学生陈杨盼把去玉树支教的想法告诉给几个朋友时,大伙都觉得像是一个玩笑,“谁骗人谁就是孙子。”陈杨盼说的斩钉截铁。
去玉树:让世人刮目相看
陈杨盼出生在陕西渭南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西安,是他上大学前去过的最大城市。去年暑假,已是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国贸系大二学生的他,萌发了利用暑假去青海玉树支教的念头。“都迟了一年了,2010年玉树地震的时候就准备去,但由于种种限制,最后没能实现。”
朋友们开始反对,几个舍友更是嘲笑他是傻子,“雷锋就是傻子,但雷锋活在了人们心中。”陈杨盼苦口婆心地说服朋友,很快,有12个志愿者报名参加,他们分别来自西安的不同高校。为了表示感激,临走前的晚上,陈杨盼掏钱请大伙吃饭,还特意喝了两瓶啤酒,“80后大学生要让世人刮目相看。”时隔近一年,那天晚上一起吃饭的小董还清楚地记得陈杨盼当晚的表情,“像个大哥,把我们都说哭了。”
在玉树:自学藏语方便交流
经过18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车在玉树州结古镇客运站停了下来,强烈的高原反应开始了。陈杨盼感到头疼,两天的时间里,他没吃一口饭。
孩子们扬起红扑扑的脸蛋,用藏语说着:“老师好。”虽然一句都没听懂,但初来乍到的志愿者们备感温暖。从四五岁的学龄儿童,到十六七岁的高中毕业生,志愿者在教室外搭起了帐篷,上午备课,下午上课,晚上教孩子们唱歌做游戏。开设的课程有语文、英语、数学和物理。
语言,成了到玉树以后的第二重障碍。陈杨盼开始自学藏语,“语言通了,上起课来,你的表述就会很生动,孩子们听起来也方便。”陈杨盼说,最让他感动就是每次去学生家里,家长们都会拿出酸奶和牛肉,一个劲地给你碗里夹肉,“他们说的话我似懂非懂,但看得出来,他们很开心。”
别玉树:用爱温暖雷锋精神
一个月过去了,在志愿者们离开结古镇的那个早上,孩子们7点多来到教室,在小黑板上写下了:“老师,别走行吗?”陈杨盼有生以来第一次抱起一个孩子,在他的脸上亲了亲,哭了,“老师还会来。”
今年过年时,几个藏族孩子从玉树打来了电话,给陈杨盼拜年,因为玉树一直在下雪,他准备再去支教的想法也只能泡汤。“你说我是傻子也好,是作秀也好,我只是一个大学生,但我做了我能做到的全部事情。”陈杨盼说,雷锋就是用爱心温暖了社会,年轻一代大学生会用爱温暖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记者 宋雨 赵庆 实习生 高鸣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