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我还是受到母亲的影响更多一些。
华商报:毛家的家教是怎样的?毛新宇:很严厉,我从小被教育最多的就是:不要搞特权,另外就是要善于到人民中间去学习,把人民当老师。所以,我现在对子女的家庭教育,首先要求的就是思想品质,其次才是文化功课,我希望下一代是一个“有品有德”的人,这样孩子才能禁受住生活和事业的考验,但这些是通过引导,不是强加。
华商报:您这种教育观是怎么形成的,您觉得严厉加引导是否科学?毛新宇: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我小时候很调皮,我几乎没有去想过为什么要学习或者学习为了什么,我那时的确不爱学习,只喜欢玩;而母亲的严厉不在于禁止我做什么,而是严格规定我的习惯,所以我虽然还是玩,但玩之后看书的习惯慢慢养成了;随着年纪的增长,我自然开始慢慢明白以前不懂的道理,所以严格的家教是最基础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一种好的习惯。
■发现了价值人就不再迷茫
华商报:作为“70后”,您对逐渐进入社会中坚层的“80后”群体是怎样理解的?
毛新宇:总体来讲,他们发展的主流是好的,不过在年轻人身上都会有一种比较迷茫的感觉,不知道自己今后的方向在哪里,我自己其实也经历过这种迷茫的状态,做事只凭兴趣,兴趣过了,就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坚定自己,在具体的事情中培养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方向。
华商报:您是怎么找到自己的方向的?毛新宇:我其实是在我母亲的帮助下找到的,她引导我去研究党史,去研究毛泽东思想,虽然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会成为我今后毕生的努力方向,但我觉得母亲的建议的确让我看到了方向,我就坚持下来了,慢慢发现了乐趣,发现了价值,人也就不再迷茫了。
华商报:作为中国首位“70后”少将,对年轻人最大的建议是什么?
毛新宇:要有坚定的信仰,尤其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信仰,信仰是整个社会的凝聚力,也是个体突破自我的动力;不要总是抱怨,从哲学上来讲,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年轻人要学会扬长避短。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刘滨
“爷爷永远无法被超越”“毛家的家规很严,我们都在捍卫”
“我其实是一名军人”——毛新宇
记者手记
他能把每个问题都提升到哲学高度
在爷爷毛泽东的伟人光环下,毛新宇不再是一个名字。
毛新宇更像一个符号。用毛新宇的话说,他——“是毛家的一面旗”,在这面“旗”下,他承受着荣耀与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