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东莞卫生局支持医院配催泪剂 网友:会让医闹升级
http://news.hsw.cn    来源: 北京晨报  2012-03-13 08:42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世界上最丑陋的动物
世界上最丑陋的动物
代表委员的另一面
代表委员的另一面
·叙利亚活动人士称霍姆斯发现47具妇女和儿童尸体
·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丁祖诒去世 享年73岁(图)
·月收入7500元没安全感 委员建议为中等收入者减负
·妻子卖淫养家丈夫伙同情人将其杀害 抢走所有积蓄
·郑州晚报女记者及母亲惨遭赌徒丈夫杀害并碎尸
·赵忠祥认可“活熊取胆”行为 称活人献血都可以

  “保卫室可适当配备短棍、长棍(可制成鱼叉状)、催泪喷雾剂等带有攻击性的装备以及防刺背心等,以供危急情况下使用。”乍一听,这有点像是防暴演习,但其实,这些内容来自东莞市政府出台的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医疗机构安全保卫工作的实施意见》。近年来,东莞医院经常发生医疗纠纷,甚至发展成“医闹”。东莞市卫生局表示,出台这一规定,是为了对付医闹等不法分子,同时又可以保护其他患者的安全,也可以给医生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网友:只会让医闹升级

  以救死扶伤为宗旨的医院,要配备“攻击性”装备?这中间的对比实在过于强烈,该文件理所当然地引起争议。有网友认为,钢叉、催泪剂等攻击性装备所散发出的“火药味”只会让医闹升级,采用武力不仅不能纾解医患矛盾,反而会让医患关系剑拔弩张。

  网友“倪明”认为,在医院闹事,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无理取闹,跟碰瓷是一个性质,是为了不应得的利益而闹;另一种情况,是“有理取闹”。一般是在就医过程中遭遇了种种不公对待,自身利益严重受损时而闹。“有理取闹”同时涉及医患双方,源于医者的过错。不管是哪种“医闹”,都不应提倡,其应对措施也不应当是钢叉和催泪弹。凭借这些东西,也不可能根除“医闹”。

  有网友调侃说:“建议东莞市民在看病的时候,都戴着防毒面具,免得被催泪喷雾器伤了。医院那个‘鱼叉状’的凶器如何防备,暂时没有想到好的方法,东莞市民自己好好保重吧。”

  卫生局:赞成和支持

  与网友几乎“一边倒”地反对与质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莞市卫生局旗帜鲜明地公开表态“赞成和支持”。在医疗系统内部,该文件也获得了大量认同。

  从2008年至2010年,东莞全市共发生了736起医疗纠纷,其中有103起“医闹”。医院用在摆平“医闹”上的钱,平均每年超过1000万元。

  在医院看来,网友的质疑大多没说到点子上。首先,医院从来就没有“与患者武力相向”的想法,医院只是想在紧急时刻自保而已。

  另外,如果就医秩序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像网友所说,诉诸法律当然很好,但“武力相向”有时确有必要。“进攻性装备”虽情非得已,但有现实必要性。

  点评:消除病根是关键

  医闹群体钻了医患双方矛盾的空子,用暴力的方式扩大医患双方矛盾从中谋利,情节恶劣。但是医院同样采用武力,只会给紧张的医患关系火上浇油。暴力,是野蛮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暴制暴不足取,消除病根是关键。只有彻底解决医患纠纷,减少医疗事故,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才能断掉医闹的根。

编辑:白玫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患者疑医院至少多收14项费 没上手术台却"被"穿刺   12-03-12 14:09
·肖传国在深圳开医院 暂无执业医师资格(图)   12-03-12 10:45
·西安二级以上医院试点标准化治疗   12-03-12 05:02
·广州医院实行顺产一天剖腹三天出院 被指不负责   12-03-11 08:12
·美国一医院发生枪击案 最少造成2人死忘7人受伤   12-03-09 13:51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