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2011年法网冠后因在夺冠感言上没有“感谢祖国”而引发广泛讨论以来,到底是在为谁打球?在网球竞技中屡创佳绩的李娜,在个人职业荣耀和国家荣誉间,似乎永远存在着令人纠结的“天问”。
在这种迷茫和纠结中,李娜最近就此再发惊人之语:“比赛并不是为了国家”,又一次激起了舆论的波澜。对于此番言论,民众批判怒骂者有之,理解甚至夸赞李娜真性情者亦有之。而体育总局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则对这番话表示相当不满,公开批评李娜言行不妥。
娜姐率真直爽的性格,与她的球技同样闻名。笔者认为,所谓“打球不为国家论”,更像是李娜长期纠结于个人荣耀和国家荣耀关系无解后的冲动之举。从中也可以看出,2011年的那场“该不该感谢国家”的讨论,始终成为郁积在其内心的乌云。
李娜究竟该为谁打球?在一个尊重个体选择的社会,公众显然是不该去揣测他人职业行为动机的。可在过于宏大的话语环境下,似乎谁都无法躲避这样的诘问。空洞的目标无法聚焦生活,更无法聚焦个体的价值,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无论读书、工作还是打球,首先是为了生存;其次是为了更加体面地生存,恐怕顾不得那么多虚幻的目标。
爱国也好,感恩也罢,这些都是行为主体的主观意愿,不能强求。而实际上,当李娜获得职业荣耀的时候,她的中国公民身份,本身就是国家的荣耀。
当人们学着去尊重个体选择和个人意愿的时候,也许李娜的言行就不会显得那么特立独行了,而李娜也恐怕不必遭遇“该为谁打球”的纠结和烦恼。其实,“为谁打球”和“为谁工作”是一样的命题,个人荣耀和国家荣誉之间,并不存在主次先后的冲突,更无须把它挂在嘴上。关于李娜的言行,本不存在是非判断,更无须道德攻击,作为公众的我们,何必跟着瞎起哄。时言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