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急指挥车外观

应急指挥车内部 本报记者于卓摄
本报讯(记者刘兢)在位于省政府的应急指挥中心“大本营”内,信息在大屏幕上虽然只是一个个小点,但当地图“放大”,点开一个医院图标时,床位多少,医生多少,擅长哪方面,联系电话是多少,都能清晰体现。
昨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振江、张迈曾、张道宏、吴前进率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行,对省政府应急管理系统进行实地查看,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娄勤俭,省政府秘书长秦正陪同。
在应急指挥中心“大本营”内,省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回顾了去年9月17日发生在西安灞桥一砖厂附近的山体滑坡事故。接报后,省政府应急办工作人员通过应急指挥系统内的地理基础信息系统,先确认事发地点,并以事发地为原点,周围5公里的半径内,寻找相关的应急救援队伍、物资储备、医院、学校等保障建设信息,为领导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决策辅助。
这些建设信息在大屏幕上虽然只是一个一个不同的图标标识的小点,当地图“放大”,点开一个医院图标时这个医院床位多少,医生多少,护士多少,擅长哪方面,都能清晰体现,这样在应急救援时就充分地争取了时间。
省政府应急办副主任马建军介绍,目前我省已构筑了天眼、地上移动的应急指挥车和后方的应急指挥平台,形成了“三位一体”相互呼应的应急体系。今年,我省还将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制度。继续推进应急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提交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的《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草案)》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将火灾、中毒、传染性疾病、交通事故、洪灾、地质灾害等应对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开展突发事件应对知识教育。全日制学校、幼儿园每年组织两次以上避险和自救互救演练。在法定节假日、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等特殊时期,实行日报告制度。
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在对报告审议后,建议应将避难场所与人口聚集的小区、商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以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现实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