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三桥街办和平村,一个家庭一年收入最少的也有四五万元,而收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家庭也不鲜见。
城中村改造的“和平模式”
4月14日,记者来到已经划归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和平村。负责村政建设的干部郑志涛说,村上从去年8月启动村庄拆迁,四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全村406户、187亩宅基地上13.8万平方民房的拆除和垃圾清运,最重要的是这期间村民无一户“加盖抢建”,这在全市都少见。
“我们给村民算一笔账,老房子一平米不过600元,改造建新后的小区,一平米的价值达四千元以上,按拆迁后每户平均分配300平方米、一个家庭的资产经过改造都要翻几番。”和平村党委书记白世峰说。
据介绍,和平村在整个拆迁过程中支付给村民的补偿成本仅6000多万元,而在别的地方,至少需要2亿元。无一例群众上访,和平村的城改也被政府部门、社会专家学者称为“城中村改造中的‘和平模式’”。
村民可随时到村上贷款
小陈是和平村的村民,现在经营着自家的拉土车、挖掘机,年收入四五十万元。2010年,小陈辞掉工作想买一辆拉土车自己来干。“当时也没多少积蓄,要一下子拿出二三十万买一辆车还没那样的能力。”正在小陈为难之际,村上的小额贷款公司帮了他的忙,一次给他贷了10万元。
和平小额贷款公司正是和平村适应村域经济发展而成立的机构。2009年初,该村在完成了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实现村企分开的基础上,申报并通过省、市金融办批准,成立了西安和平小额贷款公司。公司成立至今,办理各类支持村民、工业园企业等帮扶贷款330多笔,总额超2.4亿元。
全村无一家“低保户”
和平村最“穷”的家庭,一年总收入早已高于政府划定的低保线。村民刘爱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仅村集体给村民平均每人就分了1.2万元,家里三口人就是3.6万元,加上村里平时给的补助、自己打工的收入,家庭年收入也在四五万元,这对一个三口之家过日子已不成问题。
“村干部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白世峰说,村党委在村民发展经济致富上不只是组织者,也是带领者,7个支委三四个在上任前都有自己的企业或经营项目。他说“村支部一班人首先要有发展经济的头脑和能力,这样才能勇于创新,不断创造经验、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据介绍,2011年集体土地上工业总产值、总收入双超18亿元,集体年可支配收入近3000万元,集体固定资产积累过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8万元。
本报记者张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