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田里发现的胶囊本报记者 董国梁 摄

将问题胶囊(左)与正规胶囊用温水浸泡,两种胶囊都溶解 本报记者叶原摄
本该用食用明胶制成的药用胶囊,却被不法分子用工业明胶制造,结果造成“毒胶囊”的出现。为何工业明胶能进入药品,而药品企业又敢用“毒胶囊”?记者采访发现,相关部门对这一领域的管理看似分工明确,实则是谁都不好管。
西安仅一家企业产胶囊
看到“毒胶囊”报道后,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稽查分局已开展专项行动,对西安生产空胶囊企业进行调查。西安共有两家具有空胶囊生产资质企业,一家企业因自身问题已停产,另一家是禾润医疗包装材料公司。检查发现,该企业是从内蒙古购进原材料明胶,检验报告标明是食品添加剂中的食用明胶,价格在四五万元之间,和正规食用明胶价格相同。且该企业生产也在维持中。
检查人员提取该公司两种原料生产的空胶囊各150克,送至西安市药检所检验。空胶囊的检测本来要30天左右,但此次只对重金属铬含量检测,结果一周时间可以出来。
药品企业监管区县负责
药品企业使用胶囊,平时是如何管理的呢?稽查分局工作人员介绍,监管一般由药企所在区县食药监局负责。记者从区县食药监局了解到,目前的监管主要是靠检查,大概一个季度一次。工作人员会进入企业,检查所用空胶囊的企业的资质,以及空胶囊的检验报告,和药企的进货渠道、账目、辅料等是否合格。
稽查分局负责人表示,无论对胶囊生产企业,还是对药品生产企业,药监部门管理非常严格。“要求生产用原材料,必须要有正规的手续,生产企业必须有资质,辅料相对要求低一些,但也要达到食品级要求。”他说,如果检查中发现,哪家企业不能出具手续,药监部门无需抽样检测,直接可认定为问题产品,要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理。
药监质监都说归对方管
“毒胶囊”事件出现后,很多网友抱怨,面对问题食品或药品时,监管似乎不起作用。
在药监部门工作的知情人讲,药监部门主要管药准字号产品,拿胶囊这个事情来说,监管是从胶囊生产开始,包括使用材料、生产情况。胶囊原材料主要是明胶,因为它的用途比较广泛,所以并不由药监部门管理,管理应该属于质监部门。而质监部门对此的答复是,质监部门主要负责食品安全,像果冻之类的食品一般添加的都是卡拉胶,只要不超过规定用量就是合格的。至于明胶生产问题,明胶主要用于药品生产,特别是用于胶囊生产,因此明胶监管不归质监,应该向药品监管部门问责。
本报记者杜俊岭实习生高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