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景锋要把这杆锈迹斑斑的枪上交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十几年前,村民贺静安从河道里挖沙挖出来了一把老式冲锋枪,有村民猜测,这可能和64年前国民党部队的一次车辆事故有关。
河道里挖出一个铁疙瘩
“不知道有没有杀伤力,也不知道有没有历史价值。”昨日上午,蓝田县普化镇安沟村五组村民张景锋从蛇皮袋里拿出一把老式冲锋枪,他说,知道个人不能私藏枪支,但也不知道往哪里交。
“具体时间我记不清了,大约在十几年前。”安沟村五组村民贺静安说,当年他在村子旁的河边挖沙,“也不知道咋就挖出一个铁疙瘩,沙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贺静安用水冲刷了之后,发现好像是一把冲锋枪,枪身已生锈,枪把也没了。随后的十几年里,贺静安就把它扔在了房子的一角。
一个多月前,贺静安准备翻修盖房时,才发现还有这么一个“家伙”,他便寻思着将这个铁疙瘩当废铁卖掉。在西安当保安的同村村民张景锋恰好到贺静安家串门,两人聊起了此事。
“我花了10块钱从他手里把这杆枪买下了。”张景锋说,“买回”这杆枪后,他就寻思着:“这枪好像是老枪,有没有历史价值?”他说,他知道个人是不能私藏枪支的,他就想着将枪上交,“如果有研究价值,就留给国家,没有就把它销毁了。”
没杀伤力也要上交
昨日上午,张景锋带着这杆枪来到华商报社,记者看到,这把“老枪”已经被刷上一层油,但在枪口还可以看到斑斑锈迹,枪栓和弹夹卡槽部位的弹簧已完全“丧失了功能”,弹夹在枪筒的左侧,枪筒的一些部件已丢失,枪柄也不见了踪影,枪身上只剩唯一可以活动的扳机,“老枪”的重量大约有三公斤。
随后,张景锋和记者带着这把“老枪”来到公安碑林分局红缨路派出所,值班民警在查看之后,分析这是一把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服役”的老枪,并联系了副所长邵永峰。
“无论枪支还有没有杀伤力,都要统一上交。”邵永峰说,枪支将由上级机关统一销毁。派出所民警表示,这把枪已经严重锈蚀,送博物馆的意义不大。
相关新闻:西安开展缉枪治爆行动 5月底前缴枪支或可免处罚
■一个“传说”
1948年曾有军车在附近翻过
“贺静安挖出枪我们都知道,确有其事。”普化镇安沟村五组组长张选民已经62岁,他说这把枪出现在河道里,可能和村里的一个“传说”有关。
张选民说,他在小时候,听村里的一些人说,新中国成立前村里有一座“凹”型的漫水便桥,当时叫安沟河桥,目前这桥已经不存在了,但在当时,还是比较主要的一条通道。
“1948年,一辆国民党的军车拉着士兵从安沟河桥上经过,在过桥时上游突然冲下来了一股洪水,连车带人全都冲走了,车和人都没救上来。”张选民说,“我们村目前在世的一些老人都知道这事。”
“贺静安挖沙的地方,就在当年安沟河桥的旁边。”张选民认为,这把枪可能就是当年国民党士兵掉入河里之后留下来的。
昨日中午,蓝田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少华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说,新中国成立前共有两起和国民党军车有关的信息,但时间地点和安沟村村民们说的不一样,因此无法判断村民们说的这段历史是否真实。 本报记者 何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