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日前发布公告称,北京雅居乐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09年12月天价竞得的一个地块,因为在合同约定期内未付出土地款,被按规定收回,雅居乐当时为拿地而支付的1700万元保证金则不予退还。
“地王”退地,可以说是持续的房地产调控市场的必然结果。在调控的压力之下,前几年那种房价快速上涨的情景一去不复返,商品房受到严格限购,但有资格购房的刚需力量又在等待进一步的下跌,因此目前的成交量已经不足以对市场形成支撑。那些在当年市场“发烧”时以高价拍下的“地王”在开发商那里已经成为烫手山芋。再想像以往那样通过“击鼓传花”的手法抛出去,已经找不到下家,硬着头皮建造商品房吧,看着正在下降的房价,收回地价成本已是难事,更不要说收回砌在地上的砖块成本了。
由此可见,对于“地王”退地,开发商表面上装得像一条可怜虫,其实是乐见其成的。而对于政府来说,它不得不为这个“地王”泡影的破灭吞下苦果。在前几年房价狂飙突进的高潮中,政府热衷于将土地推上拍卖台,让开发商在台上唱戏,其实是两者联手,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让民众目瞪口呆的“地王”,政府的“土地财政”因此急速膨胀,成了房地产市场中收益最大的一个“地产商人”,开发商因为需要支付高昂的土地成本而有了肆意抬高房价的理由,更因有了与地方政府的默契而显得心安理得。现在,在中央政府高高举起的调控大棒下,这些“地王”一个个蔫了,当政府不得不收回“地王”的时候,“土地财政”自然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自然,政府可以将收回的土地再一次推上拍卖台,但是,在调控日趋收紧的压力下,开发商人人自危,已经没有了竞价的豪气,地价只能随风而落了。
“地王”在前几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曾经是那么的炙手可热,而在它的背后可以清晰地看出,正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推动,才造就了一个个“地王”。如今,由于商品房价格的滞涨甚至回落,“地王”正面对“面粉贵过面包”的现实尴尬。但即使如此,政府的“土地财政”制度仍然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最近半年来,虽然各大城市的房价止住了上涨趋势,但其下跌却是那么的缓慢,甚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受监控城市的房价统计表明,最近一个月有不少城市出现了反弹,这种情景让期盼房价不断下跌的刚需购房队伍未免心急火燎,舆论又把开发商架到了火炉上炙烤。殊不知,开发商当年已经为拿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如今究竟还有多少让利空间,各家显然都有自家一本难念的经。
面对“地王”的尴尬,地方政府显然也是满肚子苦水。开发商交不出拿地款,固然是其违约在先,政府有权收回土地,但同时也使期待中的土地拍卖款付之东流。土地收回以后,即使再上拍卖台,也很难拍出好价钱。在前几年“地王”频出时腰包鼓胀的地方政府显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延续。很显然,当越来越多的“地王”陨灭的时候,地方政府又有什么新动作抑或小动作,是我们在观察房地产调控是否能持续下去,乃至分析房价走向时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