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际博览

生命程序,有一天会被逆转?(图)

来源: 中工网  2012-10-19 09:14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多利羊

应用前景很广阔

现在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无数的科学家开始不断把发育到各个阶段的细胞核,通过核转移技术移植到各种胚胎细胞中。这项技术甚至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商业使用——利用这项技术可以短期内获得大量难得的良种奶牛的胚胎,一次性让数十头母牛怀孕并产下品性完全一样的小牛。

目前,日本科学家已经在实验中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实现了对大龄妇女受损卵子细胞的修复。大龄妇女怀孕的几率减少,而且胎儿发生畸形或者病变的几率增高,这主要是因为卵子细胞的质量问题,可能是细胞质出现异常或变形。假如利用该技术,将高龄妇女的卵子细胞核植到年轻妇女的细胞质中,可能可以提高卵子细胞的成活率,甚至可以减少遗传病的隐患。

日本科学家计划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继续尝试这种技术以提高大龄妇女卵子细胞的成活率和健康度,增加她们生育的成功率。但是这项实验在应用层面上仍然存在争议,因为这种卵细胞来自两个母亲的体内,出生的婴儿事实上有三个父母亲,这对于正常的伦理社会是一种挑战。

在医疗方面,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如今可以取自人体,包括患有疾病的人。研究人员可以提取各种疾病患者的皮肤细胞,做“再编程”处理,在实验室内检视病人皮肤细胞与健康人皮肤细胞的差异。这样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病因,对疾病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虽然器官移植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肾、心、肝、胰腺等多种器官、组织都可以移植,但是很容易产生异体排斥,即使成功也不能百分之百地长期存活。如果能够利用自身细胞培育出相应的器官,则能消除排斥反应。想象一下,用普通的上皮细胞通过某些方式让其发育成人体的某个组织,那么这些组织可以任意用在人类受损的器官修复上,且不用考虑免疫排斥,这对病人来说将是多么大的福音啊!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技术的发现,就有可能让这种设想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不需要承担克隆人带来的伦理道德争议。

现在已经可以在实验室中利用皮肤细胞培育成干细胞,进而培育成心脏组织细胞和大脑组织细胞,如果发展得顺利,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当人体的器官衰竭时,便可以用自己的细胞培养成一个健康的新生的器官组织,并移植到体内替换衰老的器官。当然,这只能使人恢复到之前的健康状态,但是并不能逆转人体老化的自然规律,长生不老没那么简单。

那么,这项技术能多快投入使用呢?现在有两个主要的安全隐患决定了iPS细胞无法在短时间内进入临床应用。第一是制造出来的细胞很容易发生癌变,第二是插入基因后生成的干细胞可能存在病毒。因而,该项技术能否代替胚胎干细胞,还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

虽然这项技术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山中伸弥宣称,这类细胞对于治疗糖尿病、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甚至失明具有巨大潜力。这项伟大的发现让全球科学家感到无比兴奋,也给生物医学领域带来了无数可能。

编辑:海娜

更多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