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东升(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需求创造供给,美国总统候选人在辩论中大肆炒作“中国问题”,是因为这种行为有助于他们在辩论中得分,有助于拉拢到目前为止还在摇摆的中间选民。
一般而言,国际经贸给双方都能带来正收益,每一方都有人获益也有人受损。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这部分受损失者尽管在人口比例上占少数,但是在政治上有可能颇有影响,而且他们有更强的集体行动意愿去影响政策。中国的工业化又改变了全球市场上欧美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条件,面对中国工业化力量的竞争,美国的工会势力和一部分制造商就是这样的受损者,他们的呼声和压力构成了美国总统候选人炒作中国问题的经济基本面。
美国选民的情绪在此过程中也很重要。美利坚民族当下的心态特征可以用焦虑、怀疑和不自信来概括。
十年前还沉浸在“单极霸权时刻”的虚幻荣光之中,短短十年之后,形势截然相反:经济低迷,国际影响力坍塌,前途迷茫。美国两党的精英显然把握住这样一种普遍民族心态,但是他们又不能坦率承认美国国运逆转源自他们称霸政策的愚蠢和经济政策的失败,而只能从外部世界寻找替罪羊。中国崛起最快,是最明显的潜在挑战者,所以很自然地,他们把责任推给中国是一种“政治正确”的选项。
傅梦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美国无就业增加的经济复苏绑架了美国大选。美国大选候选人炒作“中国问题”,目的在于让中国成为美国经济问题的替罪羊。中国经济实力正在加快接近美国。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中国经济总量将于2014年超过美国。目前中美经济总量分别占世界的15%和18。美国对于中国的快速崛起保持着战略警惕。
牛新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研究员):美国大选候选人炒作“中国问题”,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吸引选票,吸引老百姓。罗姆尼在选战中,炒作要把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汇率等很多问题都很复杂,美国老百姓也不清楚。罗姆尼把问题简单化了:为什么经济不好?因为工作流失到中国去了。为什么工作流失到中国?因为中国操纵汇率,在贸易中有欺诈行为。
谭雅玲(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和货币对美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只能叫影响力,不能叫威慑力。中国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在增加。站在美国的角度,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挑战美元霸权。美国大选候选人炒作“中国问题”目的在于干扰和恐吓中国经济,造成决策者紧张、市场紧张、投资者紧张。
选举语言迷惑性大
叶海林:大选本来应该是突出政治见解,但在电视时代,美国大选沦为了政客的政治作秀。美国大选的特点是高度突出候选人个人,实际上是以个人为核心。政党的作用其实是两个:第一,找到一个人;第二,帮他竞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赢得选举,只能靠个人演技。美国大选现在好像是在比谁说话更吸引眼球,而不是谁更有办法。大选时什么都可以说,选后什么都不办。很多问题在选举时显得很严重,但选后却无人过问。
袁鹏:选举语言和实际政策往往有非常大的差异,两党为了取得胜利,必然竭尽所能去抹黑对方,抬高自己,不可避免地说一些虚伪的话,做一些虚假的承诺,比如“上任第一天给予中国汇率操纵国的礼遇”、“上任第一天要实施医疗改革”。上任第一天美国新总统能干那么多事情吗?这些选举语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其目的就是为了骗取选民的信任和支持。
编辑:海娜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