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小伙为照顾残疾父母9岁辍学 至今20岁没出过镇

来源: 三秦都市报  2012-10-25 09:51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舒永见当选“陕西十大孝子”之一

  百善孝为先。双目失明的爷爷今年85岁,还有智力障碍的父亲和智障且哑的母亲,为厮守这个家,20岁的他从没出过镇,更不知道100多公里外的县城是什么模样。在第七届“陕西十大孝子”评选中,来自紫阳县界岭镇箭竹村村民舒永见当选“陕西十大孝子”,也是安康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天不亮起床给长辈做饭

  1991年3月,时年40岁的妈妈生下舒永见,为照顾小永见,患有智力障碍的爸爸和妈妈从此有了些许夫妻间的手语交流。1997年,小永见6岁了,开学那天,双目失明的爷爷手里捏着18元钱,把小永见叫到跟前说:“见娃儿,去报名上学吧,家庭就这状况,只有读一天算一天了,总比不读强!”

  小永见听说要他去上学,别提多高兴了。从此天不亮就起床做饭,把三位老人的饭菜煨在锅罐里,向爷爷打了招呼,交待父母喂牲畜、做哪些活,再去上学。下午放学后,又急急忙忙爬10里左右山路,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和爷爷做饭。为抢时间,他常常先安排好老人们吃饭,自己忍着饿,扛起锄头,到地里栽洋芋、种苞谷、撒小麦……

  为照顾家人9岁辍学

  为了家里有点零花钱,能给老人们看病,舒永见满山地找蕨菜,挖黄姜,挖天麻,凡能卖点钱的他都弄。后来,20来户邻居陆续搬走了,没有了友邻援助,再者,山里野猪也多起来,白天夜晚他都要守护快要成熟的庄稼,三年级第一学期还没读完就被迫辍学回家了,那时他才9岁。9岁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正是开心好玩的年龄,而他却担起了一个家的全部重担:农活、家务、三个残疾老人的饮食起居、三病两痛,都得要管。

  永见当年的班主任老师回忆说:“可惜一个好苗子啊,他每学期到学校学习加起来不够5周时间,可每次考试总是在班级前三名。”“他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条件根本不允许。我们为他全免了上学费用,都无济于事。”一提起他,当年的校长邓启安不胜唏嘘。

  背父亲去看病走3小时山路

  2005年,15岁的永见刚从山上挖药材回来,发现爸爸烦躁不安,仔细一看,左眼已经灰暗了。他急忙说:“爸爸,走,找医生看眼睛。”

  他爸爸说啥也不去,情急之下,他背起爸爸往山脚下村卫生室走。山路狭窄,年龄又小,背几步停一下,但他的手不敢松,一松开爸爸就要往回跑。就这样花了近3个小时才到村卫生室。累得小永见上气不接下气,衣服湿透了,手也抬不起来。

  医生说,“这里没有办法,要到安康大医院去,要花好几万啰!”他哭泣着又将爸爸搀扶回家,那天晚上,他想了很多:去矿山挣钱?可父母和爷爷无人照料。他爷爷常常教育他“父母在,不远行。”权衡再三,他决定学着割漆,这是农村里最赚钱的活。心想:“一年赚上万把块,存够了,就送爸爸到安康把眼睛给治好。”可是,这是一件很辛苦、很危险的活。早出晚归不说,还要带着漆刀、竹篮爬上十米高的漆树。但这是既能照料老人,又能兼顾农活,还能挣钱的唯一出路。然而,每年挣下的钱只能维持现状。

  对长辈有求必应无怨无悔

  在这个家里,舒永见唯一能用语言交流的,就只有双目失明的爷爷了。他常对爷爷说:“我虽然没有让您和爸爸眼睛复明的本事,但我要尽量照顾好你们。”其实这么多年来,他完全做到了。在父母和爷爷面前,他从没有说过重话气话,更没有丁点儿埋怨。每隔十天半月,要买袋大米回来;有时候,父亲和爷爷想喝上两杯酒,他急忙到商店买;每隔三五天,就给他们洗头、净身、洗衣服、缝补衣服;春节里,让老人们都添上一身新衣服,而自己却好几年舍不得换件新的。去年农历正月初一早上,永见爸爸把自己新衣服抱出来,硬要儿子穿上,不管永见怎么说,他都摇头不听,永见最后笑着说,“太大了,穿不得”这才罢休。

  鉴于家庭困难的特殊性和居住环境的恶劣,早在2008年,镇、村商定两个方案,让舒永见选择:要不让其中两位长辈住进敬老院;要不就是搬迁到公路沿线。为此。镇上和村里干部每年的路没少跑,话没少说,但他爷爷那种“穷莫搬家,死不离窝”的旧脑筋就是说不通。为此,让舒永见里外作难。

  舒永见想到自己已是大人了,让家人住敬老院,在众人面前多没脸面,他决定走搬迁的路。镇上被舒永见孝老撑家的精神感动,不仅把各项民生政策送上门,村支书余世泽还为他们搬迁选择了多个地方。10月21日,舒永见从省城载誉归来,界岭镇党委、政府组织机关干部、在校师生和街道居民冒雨为他举行欢迎仪式,并借此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敬老爱老系列活动。

  刘攀肖昌蔚本报记者袁锋

  记者手记:这位识字很少的小青年,也许不知许多书上的大道理,但他知道身从何处来,懂得孝老敬老是自己不能推脱的责任,他用他的质朴,抒写了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爱,那就是孝,这是最基本的,也与生俱来的爱。舒永见这十几年来,用他的不抛弃、不放弃,用他固执的“孝”的信念,用他的真诚,用他90后孩子的责任和使命,让这个不幸的家充满温馨,充满感动,也让敬老爱亲像长明灯一样永远燃烧下去,他真正诠释了“孝”的含义。

编辑:李晨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