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派高密记者张静
走访篇
做了二十多年古玩生意的高密人陈官文说——
过去,人们称这里为“山东潍坊高密”电影《红高粱》拍摄后,人们改称“山东高密”10月11日后,这里一下子成了 中国
“中国高密”
10月22日下午5:30,记者坐在青岛开往高密的出租车上。
天色越来越暗,6:20到达高密时,天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这座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而被世界关注的小城非常安静。路上行人车辆很少,出租车司机说,在这里,晚上9点多,人们就很少出门了。
做了二十多年古玩生意的高密人陈官文说,过去人们称这里为“山东潍坊高密”,电影《红高粱》拍摄后,人们改称“山东高密”,10月11日,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这里一下子成了“中国高密”。
给这座小城带来这么多的变化的,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高密人莫言。
“全世界都有名,放过去就是中了文状元。”
10月24日上午,天空晴朗,秋日的高密大栏乡平安庄到处晒着刚刚收获的玉米。
这里是莫言的老家,也是莫言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地方。大栏乡又被高密人称为东北乡,“高密东北乡”随着《红高粱》、《丰乳肥臀》、《蛙》等作品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符号。
位于村北的莫言旧居,土墙塌了四分之一,院子里栽种着杨树和柿子树,落叶厚厚铺了一地。这是一处三间土坯瓦房,莫言二哥管谟欣打开了旧居黑色的木门,尽管没有人住,屋里贴满了鲜红的“福”字。在这里莫言出生、成长、结婚……莫言结婚的炕还在,尽管已经塌了。他出生的炕早已经没了,被一大摞纸盒子代替。
不时有从邻近潍坊市赶来的人参观莫言旧居。四个村里上小学的孩子看到这么多人来,挤在门口嬉闹。游客问他们,知道这是谁的房子吗?他们笑着用普通话说“莫言的”,然后四散跑开了。
同行的莫言文学馆志愿者张守云说,村北靠近胶河,过去胶河经常决口,这里的房子首当其冲。
村里姓方的75岁老人说,一天到村里参观的有好几百。获奖后村里放鞭炮庆祝,获奖后的第三天,村里挂起了红灯笼。“全世界都有名,放过去就是中了文状元。”老人说,这是村里最大的喜事。
来到了莫言父亲和二哥位于村东的家。门上的对联写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门口墙上还挂着“光荣人家”的铁牌子。对联是二哥管谟欣自己写的,他说小时候和莫言一起都爱练毛笔字,“光荣人家”的荣誉称号是因为莫言入伍而获得的。90高龄的莫言父亲管贻范坐在藤椅上晒太阳。老人家有点耳背,谈到儿子,管贻范说,“他是一个庄户人。”
“你的徒弟爆炸了”
在莫言的小学班主任张作圣老师眼里,莫言是一个勤奋的人。10月23日上午,记者见到了住在高密技工学校家属区的张作圣。张作圣说,小时候的莫言“爱读书、是个好学生”。教莫言那个班时,张作圣在教室后面设立了一个图书角,书箱是当时时常在学校干木匠活的莫言父亲做的。“他6岁上学,是班上读书最多的。他还读大哥上中学时的语文课本和作文。他走上文学道路和他读书多很有关系。”
莫言也以自己写的书回报给老师,1987年,在他送给张作圣老师的《红高粱家族》上,他写道:“张作圣老师,这是学生的习作。请批评。像当年为我批改作文一样。”莫言小学时候的体育老师王兆聪说,莫言小时候很孤僻,但善于观察事物、非常善良。王兆聪老师住在高密市荆家庄,已经退休20年。莫言曾在《我的老师》一文中说,王兆聪是他终生难忘的老师。这篇文章发表后,王兆聪收了起来,见到记者时,还将报纸展示给记者看。
聊到1986年左右见莫言时,72岁的王兆聪兴奋地站起来,走到门口模仿莫言到夏庄小学探望他时的情景:“长期写作,莫言头发越来越少。他一进我的门,就拍着额头说,王老师我来了,你看看我是谁?”
王兆聪老师将这个情景演示了两次。今年正月初五,莫言还带着茶叶、葡萄酒到王兆聪家来拜年。对于这个学生,王兆聪老师觉得特别骄傲。莫言获奖当天,同事打电话给他说,“你的徒弟(学生)爆炸了。”但是对于《红高粱》,王兆聪却说欣赏不了。这位传统的老人认为小说和电影中的一些描写“有伤风化”。
“高密莫言诺贝尔、世界金牌红高粱”
安静的高密小城悄悄发生着变化。
高密市博物馆和图书馆建在一起。馆外挂上了这样的条幅“爱莫言 做文明高密人”,“高密莫言诺贝尔 世界金牌红高粱”,“大力开展‘我爱莫言读书月活动’”等条幅。高密五天一大集,莫言也曾因喜欢赶大集而被高密人津津乐道。
在集市上,卖旧书的摊主闫玉锡说,莫言获诺奖后,每天都有好几十人来他这里找莫言的书,一本原价58元的《莫言作品选》,闫玉锡已经卖到了60元,尽管如此,闫玉锡还说书进少了,不够卖。
诺奖也激发了高密人对“红高粱文化”的热情。莫言的老家大栏乡是低洼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常常引发涝灾。所以人们不得不种口感不好但是高产的高秆作物高粱。现在的高密,几乎难以寻觅红高粱的踪影。在高密市李庄村的一个生态园里,记者找到了不足一百株红高粱。高粱已经收割了,只剩下枯黄、稀疏的高粱秆。这里的李经理介绍,高粱收割后他们当做种子,准备明年种100亩。“莫言获奖,我们对红高粱文化更有信心了。”
位于高密市一中校园内的莫言文学馆也成为旅客必去的地方。馆长毛维杰说,现在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40多人。
23日,馆长毛维杰吃完午饭回到馆里,发现不小心将三位游客锁到了里面。其中一位姓黄的女士说,他们是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知道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了,专门到文学馆参观,看得太入神没有听到锁门的声音。 本报特派山东高密记者张静
获奖后资产过亿:
莫言获奖之后:
莫言呼吁:
编辑:温磊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