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我最难忘的记忆是朴正熙总统于1979年10月26日被韩国中央情报局首长金载圭暗杀后,韩国为其举行国葬的时刻。当时我还没到上小学的年龄,但至今我清楚地记得一个场景:无数的韩国人在路边哭泣着、痛哭着送别一辆黑色殡葬车的黑白画面,整个气氛无比沉重。
时隔33年,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女儿朴槿惠于2012年12月19日进行的总统选举中获胜,成为韩国第18届总统。实际上,这两个画面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举个例子,由于我更倾向于支持民主党候选人文在寅,我曾试图说服我的双亲。然而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知道我是说服不了他们的。“你不知道朴槿惠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吗?我们应该让她做总统一次”,父亲如是说。
从这次大选能看出,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初出生的人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之间存在很大的鸿沟。像我双亲这样亲身经历过朴正熙时代的人大部分都支持朴槿惠。一方面他们怀念朴正熙时代,因为那时韩国经济呈现了高速发展并走出贫困,打好了韩国经济繁荣的基础,另一方面他们对朴槿惠具有欠债意识,因为她的双亲都被子弹夺去了生命。因此,他们都希望朴槿惠能够当选为总统。但是像我这样出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对朴正熙总统没有那么大的感情,我们反而对李明博总统上台后加剧的两极分化更加担忧,于是大多支持并希望在野党的文在寅带来一些变化。
这次的总统选举结果充分反映了这一情绪。KBS等媒体联合调查显示,50-59岁人群对朴槿惠的支持率高达62.5%,60-69岁人群对她的支持率则高达惊人的72.3%。反之,20-29岁人群对文在寅的支持率为65.8%,30-39岁人群对他的支持率高达66.5%。除了对朴正熙及朴槿惠的特殊感情之外,这次韩国大选的最大焦点是“稳定”与“变化”,然而老龄化以及日益保守化的韩国社会让朴槿惠能够当选为总统。
不少中国人也十分关注韩国大选,但是由于韩中之间存在信息非对称,他们注重的角度与韩国人大相径庭。我发现中国朋友最关心的无疑是韩国是否选出东亚首位女总统。在网上,这一段子十分火爆。“她的竞选宣言感动了无数人: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她曾发誓要打破韩国政坛的男人统治。现在她的誓言实现了。”甚至我在微博上感慨韩国大选结果时,很多中国网友质疑:“你是不是不能接受女总统,韩国果然是大男子主义”。
不过,我想对中国朋友们解释的是,其实这与大男子主义没有任何关系。支持她的韩国人不是因为她是女性而投给她的,而是因为她是朴正熙的子女才投给她的。具体来讲,50-59岁与60-69岁人群更加保守。如果朴槿惠不是朴正熙总统的女儿的话,他们会支持男性候选人的可能性更大,相反20-29岁与30-39岁人群更加开放。
除此之外,从观察中国朋友怎么看待韩国大选中,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们对独裁与第二代并不在乎。我不得不说,中国与韩国在政治意识上存在不小差异。我之前支持文在寅的最大原因是,希望韩国能摆脱朴正熙“开发独裁”的遗产并向新的变化迈出一大步,但这个希望未能实现。不过还好,我双亲的希望已经实现了,这也是民主,不能让所有人满足,但可以让更多人的希望实现。
(金宰贤 韩国旅华作家)
编辑:赵萌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