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1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社科院报告显示中国社会陷入信任危机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3-01-12 15:50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社会信任达到警戒线

  近年来,各个领域的诚信缺失现象频出,消极影响不断。

  在杨宜音看来,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信任主要面临着三种由内到外的转变,即从户口所在地内流动到户口所在地外,从计划体制内转移到市场体制,从熟人圈内延伸到熟人圈外。

  “由于‘三内’向‘三外’的转变,传统的信任体制被打破,而新的信任体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造成了信任下降,转型期社会信任危机频发,人们对社会信任问题日益关注。”杨宜音认为。

  2011年12月中下旬,蓝皮书课题组对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重庆和西安共7个城市市民的社会信任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社会信任降到了“不信任”水平。从行业和部门看,居民对政府机构的信任程度最高,对商业行业信任程度最低;从城市分布看,中西部城市的社会信任高于东部城市。

  调查还发现,以60分作为信任底线,2011年对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重庆和西安等7个城市居民的调查中,社会总体信任程度的得分平均为59.7分,已经进入了“不信任”水平,可以说是到了社会信任的警戒线。

  社会事件引爆点降低

  从蓝皮书披露情况来看,中国社会情绪总体基调是积极的,但一些不利于个人健康与社会和谐的情绪呈现复杂状态,且社会事件的引爆点降低。

  蓝皮书课题组调查了北京市民的情绪状态,选取了满意、不愉快、怨恨、不安、平和以及怀有希望等6种基本情绪状态,其中,两个正向情绪为满意和怀有希望,三个负向情绪为不愉快、怨恨和不安,一个中性情绪为平和。

  从居民选择不同程度情绪分布的比例看,怀有希望一项选择非常强烈的有22.1%,表示不强烈的仅有4.7%,分为高中低三部分来看,中值4以下的比例占16.1%,中值4占28%,高于中值的占55.9%。

  总的看来,怀有希望高于中值的比例占大半;满意的选择比较平均接近3分,高于中值的略多,低于中值的略少;平和一项高于中值的比例较大,近五成;负向情绪分布上低于中值的比例更高,分别在四成和五成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广受关注的问题是贫富分化,但由于中间阶层薄弱,底层庞大,共同的底层认同使得网络或民间总是出现一边倒的声音,或一边倒的行为。”王俊秀认为。

  王俊秀分析说,社会转型中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凸显,社会情绪成为了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核心。一方面,社会矛盾的表现是激烈的社会情绪爆发;另一方面,社会情绪成为这些矛盾、冲突的动力成分。

  在杨宜音看来,当前社会情绪总体的基调是正向为主,但存在的一些不利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和谐的负向情绪基调。“不断发生的社会性事件导致社会情绪的耐受性和控制点降低,社会事件的引爆点降低。”

  给社会心态注入“正能量”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当前民众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化,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消除社会日益泛滥的负向心态。

  首先,民生工作既要满足民众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也要重视其社会性需求。

  北京市社会心理研究所陈珊副研究员认为,以下方面工作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一是有效控制通胀发展,控制物价水平,减轻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支出。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督,让居民吃得放心。三是控制房价及通过其他措施,让住房支出不再成为生活的沉重负担,切实可行地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四是提高家庭收入水平。

  其次,保障中低社会阶层的权益,关注弱势群体,用社会公平淡化阶层意识。

  杨宜音建议,政府部门要关注社会阶层意识,关注社会中低层认同群体的心态和处境,切实保障他们的权益。

  “关注不同群体、身份、民族、阶层等的认同问题,研究化解群体矛盾、民族矛盾、阶层矛盾和身份地位矛盾的有效策略,避免群体和社会冲突的发生,避免社会的割裂。”杨宜音说。

  第三,建立制度层面的社会信任机制,摆脱社会信任困境。

  王俊秀说,“公共权力是建立社会信任机制的核心。社会信任能否重建关键在于公权力信任的重建。”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社会信任水平。”王俊秀建议,“其一,消除公共权力执行者权力的滥用,提高公共权力的诚信度;其二,鼓励民众的公共参与和社会监督,让权力在监督下运行,通过信任民众获得民众的信任;其三,打击背信、失信的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健全相关法律,确立政府公信力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中立、公正地位,形成信任良性运行机制。”

  第四,关注社会情绪,消解负向情绪,积聚情感正能量。

  王俊秀建议,要消解负向的社会情绪,就要依靠对正向情绪的激励,靠切实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建立公平有序的社会秩序,提高民众对社会的满意度。发挥社会情绪的动力机制,实现社会团结,努力创造一种鼓励社会成员正向情绪能量释放的氛围。”

  第五,从建立共享的价值观开始,逐步建立社会共识。

  王俊秀说,就目前的社会心态来看,民众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在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下,社会在学习形成基本的价值判断。应该鼓励提倡和正向激励那些对社会有利的基本价值观念,引导它们逐渐固化为全体成员的核心价值,成为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

编辑:温磊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