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盘点多国治理雾霾经验
伦敦大雾持续5天
5000多人丧生
之后两个月
8000多人死亡
盘点各国治理空气污染的经验,看英国用60年前“伦敦烟雾事件”给中国“开处方”:雾霾迷城时,公交停驶、学校停课;同时,长线治理也必不可少,英国、日本等经验也可做“他山之石”。
前车之鉴 1952年伦敦遭遇“雾都劫难”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伦敦上空,城市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直至12月10日,强劲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上空的恐怖烟雾。
据英国官方统计,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雾霾迷城时公交停运
雾霾迷城时,伦敦政府给城市吃了点“急救药”。当时伦敦市要求污染严重的东北部所有公交车都停止运营,只有伦敦地铁仍在运行。英国大批航班被要求取消。
由于浓雾的侵袭,伦敦室内也没逃过“劫难”。一场原定在温布利球场举行的大学联合足球赛也被延期,这是温布利球场自1923年建成使用后首次更改原定比赛日程。
此外,伦敦前市长肯·利文斯通回忆道:“因为雾太浓,政府建议父母不要冒险让小孩去上学,以防在路上迷路,除非学校离家特别近。”
他山之石
英国:去工业化摘“雾都”帽子
英国于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逐渐实现了全民天然气化,停止燃煤,并促使英国进行了“去工业化”运动,逐步将重工业设施迁出伦敦城外。不过,污染并未真正远离英国首都。看得见的煤烟污染变成了看不见的尾气污染。根据欧盟委员会最近几年所作的报告,伦敦城的空气污染指标既不符合欧盟指标,也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标准相去甚远。2010年,一份由伦敦市政府主导的空气质量报告显示,每年大约有4267名伦敦居民因长期暴露在伦敦糟糕的空气中导致死亡。
2003年,伦敦市政府出台了“堵塞费”,对那些进入市中心的私车征收“买路钱”,由此获取的收入则完全用于改善伦敦的公交系统。
日本:路口测尾气超标交通限行
汽车尾气也是日本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日本环境厅规定了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和排入大气的废气的最高量。
日本还规定,超过最高量的车辆禁止投入运行。日本的都道府县还在交叉路口等交通量大的地点设置了废气浓度测试点,如发现该点废弃浓度超标,站点工作人员可向都道府县公安委员会提出采取限制交通的请求。
编辑:曹静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