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明代秦藩王府大管家家族墓新发现 妻妾墓葬差别大

来源: 华商报  2013-01-21 04:40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出土的漆木棺图案精美

  张氏家族墓俯瞰呈品字形

  出土的金耳坠

  2011年9月,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泾河工业园发现明代秦藩王大管家张氏 家 族 墓(本 报2011 年 12 月曾报道),经过一年多的发掘,该家族墓又有惊喜发现,成批出土保存完好彩棺,色彩鲜艳、图案完整,有的还贴有金箔,这在考古史上实属罕见。出土的4方墓志,揭开了该家族神秘面纱。

  最完整的明代家族墓

  自2011年考古发掘以来,考古专家已发现19座古墓,出土墓志4方,买地券1方,通过墓志、买地券和墓门题刻,考古专家可确认属于张氏家族的墓葬11座,能够与墓志对应的8座,分别为四兄弟(张榜、张检、张桂、张栋)以及三位子嗣、叔父张朝宗。

  该墓地分为东、西二区,大多为夫妻合葬墓。东区3座墓葬为老四张栋和他两个儿子及夫人的墓,西区为张栋的三个哥哥,还有其叔父及子嗣的墓。目前,考古专家对东区已基本清理完,西区已将张检和其叔叔的墓清理完。在这些墓中,考古专家发现,张氏家族成员中并无高官,最高品级就是张栋,是明秦藩王府知印,相当于大管家,级别仅仅只是当时一个七品小官。但该家族墓墓室十分豪华,也是我省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家族墓园。

  墓室中出土金银首饰

  在张检墓中,考古人员发现,张检正妻墓室精雕细刻随葬品珍贵,小妾墓室却简陋,这是为何?考古专家说,张检的夫妻合葬墓为砖石混砌的三室,分别埋葬张检和一妻一妾。其中,张检和妻马孺人墓为石砌,并有仿木构的门楼雕刻,葬具皆为一棺一椁,马孺人木棺虽然朽坏,但残留的彩绘漆皮可拼接出头挡上的侍女守立牌位图案和侧板上的缠枝牡丹等,墓中还出土重达一两的纯金凤凰牡丹葫芦耳环和镶宝石金簪,张检的墓中也出土有金簪银簪等遗物。这是该家族墓区迄今出土的最为贵重的随葬品。

  而小妾墓室非常简陋,不但为砖券,而且墓室后壁底部都为生土壁,墓内也未见棺椁痕迹,连封门都十分潦草,可见其生前地位十分低下。正妻与妾缘何差别这么大?考古专家从墓志中找到了答案,墓志显示,因张检正妻无生育,遂纳妾,但妾亦无子,故抱养侄儿为子。也许是身为妾室又无生育,才如此卑微。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该家族墓中发现了锡器、青花瓷器、银戒指、铜钱等,特别是1方买地券和4方墓志,对明代的婚姻制度以及一些民俗的研究很有意义。

  5具漆木棺色彩鲜艳

  在该家族墓中,考古人员发现至少有5具保存较好的漆木棺,目前已清理了3具,还有2具即将提取。在目前出土的漆木棺上,有的棺外侧在黑漆上绘制红绿彩花卉和描金的纹饰,有的则贴有金箔装饰。有的漆木棺上绘制的图案十分华丽鲜艳,绘制有凤凰、牡丹、仙鹤和池塘小景等图案,色彩鲜艳,图案完整,且漆木棺年代明确。

  考古专家介绍,为了保护好漆木棺,他们都是将其整体打包到实验室,然后再一点点进行整理。张氏家族墓彩绘漆木棺保存如此完好且成批出土,实属考古史上罕见。如何清理这些漆木棺中的遗骸,并科学合理地保护这些漆木棺彩绘不至于褪色朽坏,是目前文物保护工作上面临的难题。

  七品官家有良田万顷

  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显示,陕西地区明代中晚期墓葬一般多为土洞或砖券,而张氏家族墓虽然规模不大,但带有仿木构雕刻的砖雕或石雕门楼,特别是带有仿木构石雕刻门楼的石券墓是首次公布。考古专家说,墓志显示,这个家族在四兄弟的祖父一代时就已很富有了,种田和经商兼营。在父辈张朝宗时又“货贷起家”,家有房产成片,良田万顷,富甲一方。这种世代经商和放贷的状况持续了至少四代,直到嘉靖以后的明代晚期。虽然墓志没有交代具体做什么样的生意,但说其生意范围远涉长江以南甚至两广和陕西西部。尤其是经营货贷方面,墓志记载了他们家族对那些贫穷的借贷者有降低利率或对借贷者另外多付款项等举措。这反映了非常少见的明代金融货贷方面的信息,十分珍贵。

  因此,虽然四个兄弟生前最大官职是保管印章的七品小官吏,但富甲一方的实力足以让家族墓“豪华气派”。

  本报记者 周艳涛

编辑:白玫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