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 > 新闻 > 原创

陕西去年GDP增速全国第五 诞生千亿县和百亿镇

来源: 华商网  2013-01-23 16:26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对2013年陕西经济走势预判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陕西经济将适度减缓,但仍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洗礼后,发达国家正在通过实施再制造业化战略,引导新的技术创新,重新分配经济格局。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复苏“仍在路上”。宏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趋好的因素增加,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2013年国际经济将稳步提速,整体实现温和增长。

  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经济经过30余年平均高达9.8%的增长,正在由“结构性增速”进入“结构性减速期”。 结构性减速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压力、动力和机遇,我国的经济运行将全面转移到尊重规律、重视质量、提高效益和可持续的轨道上来,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同时,“十八大”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全国经济企稳回升迹象显现。11月份全国制造业PMI报50.6%,较上月升0.4个百分点,12月与上月持平,不仅在50%枯荣线上方站稳脚跟,也是连续第四个月回升。总之,2013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质量效益和民生改善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巩固和发展好目前经济企稳趋好形势的关键之年。

  从我省自身看:在经历了经济发展寒冬冲洗之后,陕西在发展当中与东部相比较,承担着双重的责任和压力。

  一是要同东部一样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说环境问题、结构问题,要把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努力解决好。

  二是国际大都市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从经济上来看,在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后,将进入产业转型期。2011年,陕西人均GDP已经突破5000美元大关,过去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支撑陕西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经济必须从原先的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和投资推动型向依托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转型,经济增速将呈现放缓趋稳之势。

  三是在调控政策作用下,陕西转方式调结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同时占较大比重的能源化工产业将受到一定影响,2013年,经济增速比上年会稍有回落,但依然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5%左右。

  目前我省城镇化发展情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011年,省委、省政府集中力量在全省率先建设31个重点示范镇,将重点示范镇建设与移民搬迁、撤乡并镇、鼓励农民进城等工作有机结合,加快建设新区、改造提升老区、整合镇域社区,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城乡统筹的城镇化体系和城乡一体的城镇建设体系,提高城镇化水平。2011年以来的两年,是我省搬迁力度最大的两年。针对陕南、陕北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我省以大移民搬迁的思路,将扶贫移民与避灾搬迁、城镇化建设、农民增收和农民进城就业创业相结合,两年搬迁贫困人口48.5万人。2012年全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突破50%达50.02%,比上年提高2.72个百分点。

  我省惠民生的表现:

  2012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坚持“强省更要富民”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优化惠民政策,抓实筑牢富民基础。

  一是积极兑现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2012年全省增值税比上年增长7.62%,个人所得税下降5.33%,增速低于全省财政收入总体增速。

  二是民生支出保障有力。支持教育、文化、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业、水利、保障性住房、移民搬迁等重点项目建设。2012年,全省财政民生支出266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三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2012年我省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主的房地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784.74亿元,新开工41.77万套,竣工30万套。

  四是加快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群全覆盖,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在全国首创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和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24.94万农村孕产妇受益。此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享受高龄补贴的老年人年龄由80岁以上扩大到70岁以上,并提高补贴标准。积极推进陕南陕北避灾扶贫搬迁工程,2012年陕南陕北分别开工8万户和1.7万户,完工5.3万户和7218户。

  五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3.2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3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9.7万人。同时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增加部分行业工资及津贴等,带动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提高。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达20734元,超越河北,在全国居第18位,增长13.6%,增幅居全国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63元,居全国第26位,比上年增长14.6%,增幅居全国第10位,增速连续六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2012年,我省GDP增速为12.9%,对经济发展的评价;支撑这个速度的主要因素。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特殊的一年。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主题,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了全省发展处于上升通道的良好势头,顺利完成了目标任务。全年经济总量在全国前进一位,成功实现弯道超车,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发展趋稳、稳中向好、好中有进、进中超越”的发展态势

  12.9%的增速,表明我们圆满完成全年增长13%左右的目标任务。2012年一季度和上半年,GDP均保持13%速度,三季度末增长12.7%,全年回升到12.9%,呈现出“发展趋稳、稳中趋好、好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经济总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首次登上第16位。继2008年以来先后超越广西、江西和山西之后,再次超越黑龙江,在全国各省的位次5年前移4个位次,创历史最好水平,向中等发达省份行列又靠近一步。

  人均突破了6000美元的历史大关。自2009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后,连续4年每年增加1000美元, 2012年突破了6000美元达6110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省份水平。

  总之,12.9%的增速,是实实在在的,是符合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是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攻坚克难、辛勤努力的结果。陕西经济能够保持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得益于农村基础经济的明显稳固,得益于工业稳居全国第一的增长速度,得益于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

编辑:李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