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4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民间借贷除了从个人手中吸收闲置游资,还有大量资金来自银行。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和商业银行。

  马先生透露,一些典当行是由几个人合伙成立,经常有银行的职员或领导参与其中。通过这些人的职务便利,可从银行大量贷款,转手高息放贷。

  而手无余钱,又没关系的普通民众只能靠抵押贷款。64岁的刘奠业是石油公司的退休工人,拿房子做抵押从工商银行贷款150万,月息6厘到7厘。贷出来的钱投进了典当行,能够获取2分5厘的利息。

  这种做法很常见。一位工商银行小额放贷业务员透露,2010年到2011年,30万-50万元的抵押贷款,平均一天要操作20到30笔,周六日都要加班,抵押物大都是房产。贷款者丝毫不避讳用途,就是投入民间信贷吃利息。

  如果手有余钱参与民间借贷算是风险投资,那么拿房子抵押贷款参与投资的人,“是把身家性命寄托在此了。”马先生说。

  据当地媒体报道:2010年1至9月,神木县金融机构存款规模连续下滑,并出现10年来首次滑坡。人民银行神木县支行经调研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地下钱庄高息吸收大量存款,居民散户资金被少部分老板集中贷走流向了西安、北京等地的房地产开发和内蒙古的‘明盘’(露天煤矿)开采……”

  神木的“民间高息借钱”在2012年夏天甚至传到了西安。西安商人王胜利多方打听后,将自己的商铺作价80万元转让,托在神木的老同学贺国桢借给了张孝昌。

  贺国桢和张孝昌是多年的老朋友。他前后4次借给张孝昌1380万元。贺说,最旺盛的时候,西安甚至北京的许多人都纷纷托关系主动要求把钱借给张孝昌。

  知情者称,在向张孝昌借钱的人中,有许多公职人员甚至领导。但如今这些人有苦说不出,也不敢张扬。因为担心说出来后,别人会质疑“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放贷大户一夜间消失

  源头产业无法支持高利息,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

  2011年,神木民间借贷最高潮时,多米诺骨牌从鄂尔多斯到来。

  这一年,鄂尔多斯近乎于疯狂的“造城”运动难以为继,楼花无法售出,楼盘无人问津。这一风险迅速转嫁为贷款风险,导致鄂尔多斯高利贷崩盘。从神木来的民间借贷资金被套住。

  贺国桢介绍,2011年,去鄂尔多斯投资房产的神木籍老板郭岐峰因2000多万资金无法收回,在东胜跳楼自杀。

  另一个不利因素是国际煤价持续下跌,输煤港口煤炭大量积压。2012年初,煤炭出坑价降到最低四百元一吨。

  源头产业的利润已无力支撑民间借贷的高利息。两番夹击之下,神木民间资本市场转冷。吸储放贷的“大佬”刘国林、王凤义等人先后“跑路”。县城里大量小额贷款公司关门。

  2012年,工商银行负责小额贷款业务的林女士闲了下来:“还钱的多了,贷款的少了”。民间资金开始流回了商业银行。

编辑:温磊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