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0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政企快线

上善若水 大爱无垠 榆林企业家善举呈"滚雪球"效应

来源: 华商网  2013-02-07 21:27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在榆阳区古塔镇黄家圪崂村的山沟沟里,一排排漂亮的楼板房依山而建,79岁的黄兴老汉乐呵呵地和几个老弟兄坐在里面拉家常:"前几年儿女们常劝我到城里去住,现在啊,咱们条件也好了,是他们一天往回来跑了。"以前的黄家圪崂村是穷得出了名,而如今的黄家圪崂村早已在企业家张文堂的带动下,由"穷圪崂"变成了"富圪崂"——不仅村里的水、电、林、田、路等基础设施都发生了巨变,而且有半数村民住上了别墅,人均年纯收入突破了1万元。

  "王妈妈,学校放假了我就来店塔看你,现在天冷了你要多买几件厚衣服,不要自己总舍不得买衣服,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临近农历春节,被人们称为"爱心妈妈"的王翠娥因为收到这样的一条短信而感动不已。"这些都是我资助的娃娃,没想到娃娃们还记我着了。"王翠娥激动地说。10多年间,她共花费了60多万元供18个孩子完成了学业,怎么会有人不记得。

  ……

  这只是近年来榆林涌现出来的企业家典型中的小一部分,默默无闻的好人还有很多。他们大都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富了起来,却从来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奉献爱心。

  "回报社会,不在钱多钱少"

  起初,当看到建设新农村八年规划须投资4亿元时,几乎所有的村民们都曾有过怀疑:张文堂难道真舍得把苦心经营挣来的这么多钱往山圪崂里扔?不少人追问张文堂:"你这样做究竟为了甚?"张文堂这样说到:"没有钱时追求钱,有了钱时就应追求责任。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没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就没有我和文昌集团的今天,所以,我们富起来后,就应回报社会,带动更多的人富裕,只有大家都富了,才富得踏实。"

  "回报社会,不在于钱多钱少。"张文堂的这句话代表了多数榆林企业家的想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榆林人依靠国家的好政策富了起来,但他们却从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敢于承诺,乐于奉献,扶贫帮困的义举中,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他们中不少人曾被人指为"作秀"、"装样子",但这些爱心企业家们却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有力地回击了这种说法。

  绥德企业家刘宏10年多来,先后帮助了10多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共计捐款10多万元,其中有的还不知道姓名。

  舞蹈天赋极好的米脂县桥河岔乡刘曲村马宇婷被北京一知名舞蹈学家看中,欲带到北京加以培养深造,但昂贵的学费却使一贫如洗的马家根本无力承担。米脂企业家王成得知后,决定每学年资助她5000元,直至舞蹈学校毕业。

  吴堡企业家马忠华从企业发展之初就不忘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先后为灾区、学校以及贫困学生、困难户等弱势群体捐款40多万元,并连续几年春节前都坚持到吴堡县敬老院向五保老人发春节慰问金,并给敬老院送上猪肉、面粉等,改善老人们的生活。

  ……

  在这些企业家中,有的人也许并不算什么"大老板",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吝啬过自己的爱心。在他们的带动下,那些曾经受过、见证过帮扶的,都加入到了爱心善举行列,并逐渐形成了企业家善举的"滚雪球效应"。(通讯员 宋炜 赵小军)

编辑:朱羽喆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