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0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榆林企业家善举呈"滚雪球"效应 煤老板集体做慈善

来源: 西部网  2013-02-08 14:21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西部网讯 榆林民营企业家群体不忘家乡,积极回报社会成为一种新风尚,他们的行为生动诠释着“好人榆林“的深刻内涵。

  府谷县57位民营企业家及其所属的77户煤矿筹集资金近13亿元,全部用于该县教育卫生事业,23万府谷群众大受其益;3年1000多天一直坚持为群众提供免费早餐的饭店老板贺军;省吃俭用也要创办敬老院的沈秀丽;投资4亿元无偿为村民建设新农村的全国劳动模范张文堂;10多年花费60多万元供18个孩子完成学业的“爱心妈妈“王翠娥……近年来,榆林民营企业家的善举不断涌现,“回报社会“一时成为了榆林民营企业家的竞相效仿之举,近而形成“滚雪球“效应。2009年到2012年,在我市举办的道德模范评选中,数十名企业家被群众评选为榆林道德模范。他们的事迹质朴真切,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凡人善举,他们的行为生动诠释着“好人榆林“的深刻内涵。

  煤老板集体投身做慈善

  榆林“因煤而富”,一个个富豪企业家相继诞生,而且以一种非常规的速度在增加。极尽炫富、奢华浪费……是人们提及这一群体时的最初印象。但也有一些人时刻不忘致富思源、回报社会。

  “我挣钱并不是为了我自己花,社会需要这些钱。”在谈到为什么把那么多钱用于扶贫帮困和公益事业时,府谷县民营企业家刘彪的话质朴而有力。许多民营企业家致富不忘本、勇于担当,集体转身做公益成为创业致富、回馈社会的新标杆。

  ——2010年,府谷县57位煤炭企业家和77户煤矿为全县四大民生工程捐资12.8亿元,高乃则个人捐资3亿元。

  ——近年来,刘彪先后为公益事业投入近7亿元,主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救助和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等。

  ——2011年,神南公司向神木县“三大民生工程”捐款5亿元。

  ……

  从高庄则村到芦草畔村,从李家畔移民小区到沙沟峁村……一座座新房整洁漂亮,一条条道路变通途,一大批农民人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一直被视为穷乡僻壤的农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嬗变。

  2011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建立促进村矿和谐发展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其目的是通过一揽子政策“建立经济利益共享机制、生态治理补偿机制、矿区维稳机制“,解决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鸿沟——贫富差距、环境破坏等问题。其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是市委、市政府在构建和谐村矿关系上积极探索,具体包括组织实施“千企帮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引导企业投资‘三农’”、投资公益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形成了独特的民营企业回报社会的“榆林现象“。

  “企业家的成功得益于国家政策好,地方政府的扶持和群众的支持,回报社会、投身公益事业是企业家的责任。”民营企业家党忠说。

 [1] [2] 下一页

编辑:陈晨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