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0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媒体析省级正职晋升:党委专职副书记成第一替补

来源: 河南商报  2013-02-08 15:12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目前,全国31个省级人大、政府、政协依照法律程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

  新的省级三套领导班子的新任“一把手”,尤其政府正职新面孔格外引人注目。

  盘点此次地方两会,出现的“新人”“新语”“新风向”,无疑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地方治理。

  此次省级人代会共产生9位新任政府一把手

  1.

  9位省级正职引人注目

  党委副书记和政府常务副职是主要“候补”

  此次省级人代会共产生9位新任政府一把手。其中4人原为省委专职副书记,5人原为常务副省长。而综合其他22个省份情况来看,在省级党委专职副书记和省级政府常务副职共同构成省级政府首脑最主要的“候补”基础上,省级党委专职副书记最终升任者超过了省级政府常务副职,成为省级政府首长的第一“候补”。这凸显出,党在人事组织任命上逐渐规范化,地方领导人的更新渐趋制度化。

  其他22个省级政府一把手晋升模式

  由专职副书记任上晋升 9人

  由政府常务副职任上擢升 5人

  中央部委“空降”、央企负责人转任、地方重要城市市委书记升任、异地平调 8人

  2.

  多省任职经历更加丰富

  升任更高岗位前,有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

  新任省长(市长)的一大特点,即多省任职经历大大加强。

  这也是中国政治精英选拔录用不同于西方的一大优势:在升任更高岗位前,必须经历实际工作锻炼,积累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

  进一步统计发现,9位新任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中,吉林新省长巴音朝鲁具有三省任职经历,北京新市长王安顺、贵州新省长陈敏尔均具有两省(市)任职经历。其余6位则具有本省优势或交叉经历,例如浙江新任省长李强在浙工作30余年,四川新省长魏宏从1982年到四川工作以后,从县人事局干事一步步做到省长。而山西新任省长李小鹏,之前一直在大型能源型央企工作,成为“商而优则仕”的典范。

  统计还发现,相对于2007年十七大时,约2/3的省政府“一把手”(21位)只有一省领导经历,9位具两省领导经历,1位具三省领导经历,此轮换届后的31位省级政府“一把手”多省任职经历大大提高,地方经验更加丰富。具体来说,只有一省任职经历人数下降到15位,具有两省任职经历人数增加到11位,而具有三省任职经历的人数则达到5位,他们分别是吉林的巴音朝鲁、黑龙江的王宪魁、湖北的王国生、湖南的徐守盛、甘肃的刘伟平。

  3.

  政协主席任职呈现新特点

  干部履新政协不是仕途“终点站”

  新当选的政协主席不同于以往的一个醒目特征是,年龄普遍年轻化。1962年出生的北京市委副书记吉林当选北京市政协主席,成为两名“60后”省级政协主席中的一位,另一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主席努尔兰·阿不都满金。类似的还有恰当处理乌坎事件的广东新任政协主席朱明国,出生于1957年。

  与政协有关的另一新动向是,政协干部的对外交流有所加强,地方政协机关干部调任党政要职现象增多。这改变了一般认为政协是干部的“终点站”、很少有干部交流到党政机关的传统看法。这方面的典型引例是,北京市政协原主席王安顺、吉林省政协原主席巴音朝鲁在此次地方两会中分别当选为北京市市长、吉林省省长。

  另外,此次地方两会选举产生12位新的省级人大常委会主任。除了政治局委员兼任省(市)委书记的省份(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以及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其余24省份均由党委一把手兼任。

编辑:陈晨

更多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