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节记者回农村发现,原来对教育几近痴迷的乡亲对孩子是否上大学犹疑不定,“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农村地区死灰复燃。(2月18日新华网)
老百姓就讨个实在,当一些人发现上完大学后一切都回到起点,工作要自己找,收入还不见得比打工的多,如此“高投入、低产出”的“赔本买卖”,让部分人发出“读书无用论”之感叹,从情理上并不难理解。
只是,“读书无用论”最大的谬误在于放大了“知识改变命运”。诚然,人们都希望知识能在社会序列中赢得物质化的尊严,但能改变命运的,不仅有知识,还有制度、性格、机遇等等——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往往不过是增加了人生向上的机会,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物质财富。说白了,上大学只是给改变命运提供了一种机会抑或一种渠道,但从整体上看,一个人的教育背景与收入密切相关,而且是正相关的。而从普遍意义上看,读过书的人肯定比没有读过书的人更能够成功,读书多的人在概率上比读得少的人收入更高。
当然“读书无用论”所映射出的一些问题也值得重视。例如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钩,导致很多满腹经纶者在社会上却无用武之地;又例如“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制度缺漏,以及收入分配不公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矮化了知识的尊严和力量;还例如教育体制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读了无用之书,进而反过来助推读书无用。这无疑提醒我们,遏制和批驳“读书无用论”,远非与这种思想打口水仗那么简单,如何打通读书者的上升渠道,加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体现知识本身应有的价值和尊严,才真正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命题。 邓昌发
编辑:温磊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