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傅莹丈夫:妻子温柔顾家 生活节俭买衣服会讨价还价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3-05 05:28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记者印象

  傅莹答问柔中带刚

  昨日11时05分,比原定时间推迟了5分钟,身着宝蓝色上衣,佩戴黑色项链,黑色耳环,黑色细框眼镜的全国人大首位女发言人傅莹面带微笑走进会场。

  时而温婉时而坚定

  她的女性特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显示出别样风范。经济日报记者在提问人大预算报告时,稍显紧张,傅莹就一直微笑着注视着她,等她平静下来。看似温柔的傅莹在回答一些颇为尖锐的问题时,却又绵里藏针。日本共同社记者在提问题时,对中国外交用了“咄咄逼人”的表述。

  傅莹微笑地看着他说“其实你在中国听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几乎是另外一方面的意见,很多中国人的意见包括媒体人的意见,是希望中国更加强硬一些,尤其面对挑衅的时候,希望有更加强硬的姿态。”并且希望他回去和日本政治层面的人和日本有识之士交流,“日本的人民、日本的领导人,究竟了解不了解中国人民的想法,了解不了解钓鱼岛的历史事实,他们能不能客观地面对?”

  说到此处,全场一直在微笑的傅莹停顿下来,平静注视着对方几秒,开始给他普及钓鱼岛归属基本事实。最后,不忘得体地说一声“谢谢”!

  回答涉外问题有一手

  傅莹的首次亮相很快结束,记者也注意到,整场发布会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当被新华社记者问到,反腐败制度建设的有关问题时,显然她已料到这一话题是媒体关注的热点,早有准备,这一问题的答案早已准备在笔记本里,所以回答时视线基本没有离开屏幕。

  而路透社记者提出的,被傅莹称为每年“必答题”的有关国际支出的问题,她非常熟悉,胸有成竹,几乎不看稿,滔滔不绝地将事实呈现在大家面前,既机智幽默,又态度柔和有亲和力。

  多年的外交生涯让傅莹与外国记者交流显得游刃有余。她将发布会最后一个提问机会留给了自己的“老朋友”——CNN的记者。还开玩笑称,希望他提问客气点儿。结果这位老朋友一点也不客气地提到了“政改”的话题。傅莹回答时不仅没有避讳敏感问题,而且颇为坦诚地说,中国改革遇到的困难,说明担当“压力大”,但“心里有数”。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杜鹃 

编辑:陈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