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25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中国式浪费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3-25 09:58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中国式浪费是中国社会的顽疾,脱胎于传统文化的糟粕,常发生在国家强盛、群众衣食充足之时,而近年来比历代更有甚之,奢侈浪费行为成了习以为常,有些人冠冕堂皇地用拉动“三产”来掩饰。公众对各种浪费尤其是公款浪费行为反应强烈。这种现象如不能有效制止,不仅浪费社会财富,而且腐蚀人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影响政府形象。

  浪费缘何被贴上了“中国式”标签?无他。公款消费是主体,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痛;同时也没有一个严明的制度来保障,发了不少文件,年年会议强调,结果是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招待费变成了会议费,很多是领导带头请吃。如果把全国公款消费加起来肯定是个天文数字。另一个浪费主体是暴发户,挣钱太容易花钱无顾忌,不像外国很多著名企业家挣钱是靠苦下工夫出来的,靠智慧赚来的,花钱都很仔细。

  中国的情况是公款如果花得多,就可能得到更多的所谓政策扶持,因此也就“挣”得多。有人讲了一个所谓“成功经验”,花得多才能挣得多,为什么?因为只要打通了关系,项目就会向他跑,资源就会向他跑,政策就会向他跑,自然钱就会向他跑来。中国很难产生百年基业,但很容易产生暴发户。

  中国式浪费的表现还有:路铺了挖,挖了铺;树栽了挖,挖了栽;计划定了变,变了又定。地方为了发展也鼓励“跑部进厅”,因为上面有太多的审批权和各种各样的资源。电子政务网络各干各的,设备购置各干各的,学校各办各的,使用效率不高,重复建设严重。科技进步已引起了传播方式质的变化,但还在用传统的方式指挥大家,征订报纸是一级级压任务。公款消费是喝贵的吃贵的吸贵的,助长出现了天价烟天价酒天价宴;更可怕的是往往把项目的钱吃了一块,科研经费花了一块,教学经费花了一块。浪费之风务必狠刹,狠刹必须出实招。就遏制公款消费来讲,前提是要实事求是确定预算额。国内在执行一个联合国项目时,人家把要开几次会、住宿费、油费等全部进行预算,因此落实项目建设的时候很顺畅。而在我国地方财政十分紧张的上世纪90年代,财政收入都保证不了干部工资的发放,因此预算都是赤字预算,然后再找钱。当时项目预算也是中央一块、省上一块、地方一块,实际地方一块无法保障,最后是半截工程和质量差的工程较多。遏制公款浪费,关键是从制度这个根本抓起,抓紧制定成文的规定和具体的规范,制定相应的惩戒办法,同时要完善公务采购制度,严格细化财务审计,畅通渠道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当下,全国上下抵制浪费、鼓励节约的风气正在兴起。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也积极行动,率先垂范,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上下同心,其利断金。相信在各个阶层的共同努力下,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必能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国式浪费必能看见根除的希望。(作者为公务员)

编辑:曹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