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3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铁娘子”或可为国企改革提供参考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4-13 16:51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素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8日离世,其传奇一生引发各界追忆。执政期间,撒切尔夫人曾铁腕推出国有企业民营化等系列改革,带领英国走出疲弱的经济泥沼。在当时激烈的争议声中,英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重工业被取代,新的

  自由市场经济应运而生。

  1979年撒切尔夫人入主唐宁街10号之时,英国作为老牌工业闻名大国正疲态尽显,国有企业长期亏损、财政入不敷出。撒切尔夫人以自由市场政策击碎了庞大利益集团对经济的束缚,将自由市场之风吹向了世界各国。当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民企发展间的互利发展仍需推进,市场公平与效率仍需改革,而围绕国企反哺民生等问题的观察仍是议论焦点,此时决策部门亟待加快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步伐。就此而言,撒切尔夫人在位期间的改革轨迹值得我们借鉴。

  回顾英国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撒切尔夫人政府将其区分为竞争性及垄断性两种类型,依序进行出售。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1984年,包括英国钢铁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全国货运公司等一批竞争性国企向市场出售;此后到上世纪90年代,包括英国天然气公司、公用事业公司、电力公司、电讯公司等一批垄断国企也接连被纳入到民营化轨道之中。随着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被推向市场,一度繁琐的政府监管职能获得了释放,而民营化浪潮也开始走出英国向美国等发达国家蔓延开去。

  当然,改革必然会面临阵痛,工会力量受到削弱、贫富差距加大、失业率攀升等问题一度让撒切尔夫人面临各种指摘,但显著的改革绩效则是有目共睹,那就是英国经济重新拾取了增长动力。英国等国家民营化改革的经验表明,国有企业往往得以在“全民所有”的名义下低价甚至免费享有土地、矿藏等资源品使用权,账面盈利并不足以说明其真实运营能力。如若经济长期倚仗国有化运作模式,行政化色彩浓郁的国有企业规模得不到合理控制,那么就会扭曲社会资源配置、妨害市场公平竞争机制显效,对民营经济形成挤占,最终弱化了经济发展效率。英国在经历了国有企业民营化革新后,包括资源品供给等领域均实现了充分竞争,厂商运作成本公开透明、管理与研发潜力获得激发,最终让民众在高质、低价的商品消费中获益。

  反观我国,上世纪90年代股份制改造已将国企推上了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但整体进展较为缓慢,近年来甚至在部分领域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约有12万家国企,其中除了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动等少数资源垄断特征明显的大型央企盈利能力良好外,总体经营效益乏善可陈,亏损率达35%左右。而即便是日进斗金的大型央企,其实际上缴红利也微不足道,账面盈利大多回流到了体制内部而没有切实帮助民众减轻生活压力、提高福利保障。而且,以资源品供给为代表的国企垄断部门,因价格体系扭曲、内部竞争动力不足而往往陷入低效率窠臼,引发民意反弹。恰因此,国企亟待通过改革得到提振,是为我国经济维系高质量增长的必经之路。

  参照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思路,对于一些市场化竞争的中小型国企可以先行尝试剥离公益属性,通过现代企业治理机制进行革新,最终完成成为市场化竞争的主体;对于掌控国计民生的大型央企,则可以从股权多元化着手,逐步稀释国有资本、减少行政力量具化干预,给民营经济发挥“鲶鱼效应”腾挪空间,最终形成资本流动性较强、回报率合理的高效率部门。值得一提的是,民营经济在成长初期往往在守法意识、社会诚信方面存在软肋,需要政府部门通过强化监管予以防范,而这也正是行政角色合理转化的重要契机。

  撒切尔夫人虽已平静离世,但她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强力推崇却继续带给后人以启迪,为我国国企改革提供了鲜活的参考版本。

  (马红漫 经济学博士)

编辑:陈晨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