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西安民营公交仅三分之一盈利 两条线路将试点整合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4-27 04:59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3民营公司

  不想继续干下去 却又不能说停就停

  4月24日下午,同样是民营公交企业的负责人吴刚(化名)刚刚给线路上的部分车买了保险,他说,再不买就脱保了。“没有给所有车买,部分车停在公司里,没必要买;其次,我没钱了。”

  “我真的不想干了。”吴刚说,从今年1月开始,每月亏10万,他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得尽快找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杨微立刻反驳说:“你说不想干,你以为这是开烟酒店,说关门就关门?”

  看着吴刚焦躁的样子,杨微说,刚开始亏损的时候,她也这样,经常望着院子里闲置的车辆发呆。持续了这两三年的苦难期依然这样,她已经疲了,“把脑袋想烂,还是挣不来钱。”

  有人提出质疑,公交亏损不挣钱?傻瓜才干!杨微气愤地说:“我现在就是傻瓜!”不了解这个行业的人都以为很挣钱,甚至有人私下倒卖车辆,行内有一句话叫“傻瓜买,傻瓜卖,还有傻瓜在等待”。杨微说,要不是她还有别的产业支撑着,早都被这几条线路拖垮了。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大中型城市进入急速扩张时代,出现了百姓出行难的情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为这些城市政府的首要选择。西安也是一样。然而,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国有公交企业条件有限等原因,国有企业无法承担购置大量公交车的巨额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公交企业走上了历史舞台,筹集资金购买车辆,并负责经营某些公交线路。

  这些民营公交企业在向政府申请了公交线路之后,并不直接经营,而是将公交车承包给个体车主,个体车主再雇用驾驶员为其开车。杨微说,在那个提倡承包制的年代,公交车只有承包出去,才能保证驾驶员负责任拉到钱。

  一名民营公交企业家说,不可否认,民营公交前几年是挣了钱,但没有人想象的那么暴利。民营公交刚兴起的时候,线路上客流一般,公司也只从承包人那里收取管理费,直到2006年左右,这种挂靠经营模式才改变为公司化经营。

  2007年,西安市宣布大公交刷卡五折,中巴线路在价格上不再具有优势,开始走下坡路。可是,对于吴刚来说,自己公司的那条公交线路就好比一手带大的孩子,现在已经十几岁了,他不想轻言放弃。他们经常自嘲公司经营者是“一仆四主”,得对线路上的乘客负责,对政府负责,对投资人负责,还有公司所有的司乘人员和工作人员,“你把车停了,乘客怎么出行?投资人怎么办?司乘人员怎么安置?关键是你给上级管理部门也无法交代。”

  另一民营企业负责人寇先生说,公交车是个特殊行业,每天他都提心吊胆地生活,现在中巴车挣不到钱了,但公司管理者也不能掉以轻心,“现在的状态是赔着钱、操着心。有一个民营公交企业的一辆车出了个事故,最终处理完给事故中的死者赔偿了70万,虽然保险公司承担了30万,但这样的死人事故确实让单兵作战的小民营公司难以招架。”

  716路所在公司的法人代表雷思朝说,民营公交企业经营者是一群不拿地方政府补贴、却要承担公益性质的人。

  4政府部门

  公交拟国进民退 已确定两条试点线路

  线路长、堵点多,司乘工作强度大薪资低,公司招不来人。几乎所有的民营公交经营者都认为这是问题的症结。那么,这个现状能改变吗?

  三年前,雷思朝曾向管理部门提出过申请,希望能将30公里的线路一分为二,分段运行。这样,对于中巴线路来说,在票价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线路短了,堵点就少了,公交车周转快了,司乘人员压力也就小了。但这个方案一直石沉大海,未能采用。几个民营公交企业都认为,每条公交线路的调整改变,就会触及其他线路的利益,这就是建议难以落地的最根本原因。要想改变民营公交惨淡的现状,首先就要招来人,让车跑起来,或许这个建议是当务之急。

  据了解,目前,西安市共有23家民营企业,47条民营公交线路,占到西安市公交线路的近五分之一。近几年,不少大城市的公交改革回归公益化,公交企业“国进民退”的脚步更加迅速,城市民营公交纷纷以各种方式全部或者部分退出历史舞台。

  从2007年初开始,哈尔滨电车公司开始了对民营公交线路的收回;2010年8月,成都正式启动了民营公交整合工作,首批3条民营公交线路全部划归成都公交集团托管;2010年,长春公交集团开始通过回购等方式收回6条民营线路经营权。

  这样的举措,西安市也想过。在2012年6月召开的西安市交通运输行业缓堵保畅工作推进会议上,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斌科提出,城市公交企业全部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西安市要对现有公交企业进行整合,组建两至三家国有公交集团公司,逐步实现国有主导、适度竞争的公交客运市场格局。

  4月24日下午,西安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处长马旭表示,管理部门了解到的情况是,西安市47条民营线路,三分之一在亏损,三分之一在持平,还有三分之一是盈利的。不过,民营公交企业的状态确实堪忧,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了。虽然政府之前提过收购的想法,但是具体怎么操作,相应的政策还未出台。他表示,试点将从K606路和709路这两条线路开始。目前,主管部门还是希望企业能做好管理工作,配备好司乘人员,保证线路上基本的出车数量,不影响市民的出行。

  其实,对于杨微、吴刚和雷思朝这样的民营公交企业家来说,政府收购也许是最好的出路。但是,收购必然会牵动很多的利益,或许会造成西安公交的革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得谨慎再谨慎。

  本报记者 段晓宁

编辑:曹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