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城北一黑作坊建在坟地旁 硫磺熏亮粉带见火就燃

来源: 三秦都市报  2013-05-11 08:08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被生活垃圾包围着的一个院子里,有几间简易房,用红薯粉、着色剂、消泡剂、工业硫磺加工出来的粉带晾晒在木架上,吸引着苍蝇“欢快”地飞来飞去;藏匿在一座坟地旁的几间简易房内,用增白剂、明矾、胶、工业蜡加工出来晶莹透亮的粉丝,用火一点就着。5月10日下午,西安未央警方突然出击,一举端掉了这两个害人的食品黑窝点。

  加工粉带竟用上工业硫磺

  昨天14点30分,记者跟随公安未央分局治安大队、汉城派出所民警,来到吴高墙村北侧两座大型生活垃圾倾倒场时,远远闻到空气中飘来一股刺鼻的恶臭味。当车停放在垃圾场西南侧刚一推开车门,数百只苍蝇迅速围着车身昏天昏地的飞舞着。

  用手赶着苍蝇走进一个小院子里,在右侧一间没有围墙的房子里的木架上,晾晒着一排排颜色泛黄的粉带,整个房子里充斥着一股酸臭味,苍蝇落在粉带上狠命的吸吮着。旁边粘满污垢的小水泥池子里扔着成品、半成品粉带,墙角的地面上胡乱堆放着红薯粉、玉米淀粉。

  在晾晒粉带的房子西侧一间房子里,堆放着消泡剂、食品添加剂、洗洁剂、着色剂等多种化工原料,在一个小屋内发现两袋标注工业硫磺字样的黄色颗粒物品。民警现场鉴别后发现,这就是国家明令禁止用于食品加工的有毒有害物质——工业硫磺。并对眼前其他化工原料鉴别后认为,所有化工原料都可以说是“毒药”。

  3名嫌疑人被民警带走

  该处一名姓唐的工作人员,指着一个由水泥池子——机器——水泥池子——蒸房——木架组成的粉带加工流水线介绍生产过程,依次将红薯粉、玉米淀粉和成糊状后,通过机器加工成细条状,冷却后切割成段集中放进蒸房里,再用工业硫磺熏蒸上色后,然后放在木架上晾晒,接着包装、封口、装箱。他们平均每天能加工成品粉带200多公斤,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销售到白家口一家大型综合批发市场。

  “这环境做出来的东西能吃不?”民警问这名身穿黑色短袖、灰色短裤的唐姓男子。谁料对方竟然拿出一沓子印有“制薯世家,火锅川粉”字样的粉带包装袋说,“我在这里已经加工了三年粉带,就没人说过这里的环境脏,我可是一家三代都靠加工粉带生存的哟。”

  民警当场销毁了1500公斤冒充“重庆市唐氏集团食品有限公司”的黑心粉带,并将3名嫌疑人和工业硫磺等带回做进一步处理。

  粉丝竟用工业蜡上色

  15时许,记者跟随民警来到汉城街道办事处惠西村一块偏僻的坟地旁,几间简易房内堆放着2000余包用塑料薄膜包装着的粉丝、粉条,包装袋上分别标注着“秦皇岛市鑫蕊食品有限公司”、“汝州市鑫蕊食品有限公司”、“蓝田县鑫蕊食品有限公司”等字样的粉丝、粉条,另一间环境非常差的屋子里,是加工作坊。民警现场查获大量工业蜡、明矾、增白剂等化工原料。

  就在民警查处过程中,该处一名40多岁的朱姓男子伺机逃跑,一名自河南省平顶山市年仅18岁的工作人员小朱告诉记者,他在这里跟着刚刚逃跑的亲戚才加工了几个月粉丝、粉条,现场被发现的工业蜡、明矾、增白剂都是为了让粉丝、粉条看上去有一种晶莹剔透感。至于老板都将这些东西卖到了哪里?他真的不清楚。

  随后,民警将部分粉丝粉带拿到坟地前的一块空地上,用打火机一点,眼前的粉丝、粉条“嘭”的一下子燃烧了起来。

  文/本报记者李永利实习生钟梦琪

  图/本报记者阮班慧实习生杨康 

编辑:陈晨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