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必须小心 小瓶积水不清理都有风险

  专家表示,37病例中难以确认哪一例是输入性的,但环境监测发现,病例聚集性出现于城乡结合部,当地居民一般有独栋住房,多有养花弄草,加上雨水偏多,高温高湿,非常有利于伊蚊(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的生长繁殖。

  对于网络热议是因为当地河涌臭、浊而致祸,何剑峰并不认同。他说,像下水道、臭水沟这样的地方并不是伊蚊爱孳生的地方,“伊蚊最爱是小量清水,比如水缸、花盆托、花瓶、废弃轮胎内侧积水等。”广东人爱养植花草,一旦疏于清理,超过三五天不换水或清积水,伊蚊就会产卵繁殖。

  “不要小瞧小积水,我们做过实验,一个矿泉水瓶子大小的水,一周不清理,伊蚊就能产卵成虫。”何剑峰说。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目前没有疫苗可用。

  1 传播:伊蚊

  2 潜伏期:3天至15天

  3 主要症状:突发高热

  剧烈头痛、眼眶痛

  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乏力

  关节、肌肉疼痛

  旅游须知

  流行区疫情异常高发

  据世卫组织报告,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国家较为严重。

  何剑峰提醒,今年东南亚多国登革热异常高发,其中尤以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尼的情况值得注意,这些都是广东人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亲友侨居地。事实上,这些国家的疫情已经于近期逐渐影响广东:7月至今,全省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急升,上半年报告数量为15例,而本月仅半月就报告20例。

  风险提示

  二次感染可致休克

  登革热只要尽早就医,治疗没问题。不过何剑峰提醒,登革热流行区的情况显示,二次感染登革病毒,可以导致登革热出血和登革热休克综合征,因此尽管目前中山病例都是轻症,也不可大意。

  登革热可细分为I、II、III和IV型,一般感染一型就不会再得。但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却发现去年感染I型今年又感染了II型,很快转成重症出现死亡,“流行病学上称为免疫增强,这显示登革病毒的二次感染,大大增加了病例的危急状况。”

  防蚊灭蚊 先清积水

  预防措施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涂蚊虫驱避药物

  2.房间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3.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7~9时、16时到黄昏)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3~5天刷洗水缸、换水一次,并翻盆倒罐,清除花盆、废弃罐子等的积水

  6.将水培植物换成土培,如无法换水建议向爱卫办申请灭蚊缓释剂,可15天至1个月灭杀蚊卵

  7.发生登革热暴发流行地区的居民,应主动配合入户调查蚊媒密度

  8.去登革热高发国家旅游回来,出现发热皮疹应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以助诊断

编辑:曹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