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等八大机场的航班起降量约占全国一半左右 本报记者 袁琛 摄
坐上飞机,旅客最“痛恨”广播通知:“由于航路管制,航班将推迟起飞……”近日在国内一些繁忙机场,航班已不再受天气和军方活动以外的流量控制影响,“随到随走”。不再“限制起飞”的好消息却遭到诸多质疑,网友担忧“原来在地面苦等,未来在天上绕圈,延误仍将持续”。民航业内人士也表示,这只是把拥堵从地面改到天上,并不能切实提高航班准点率。
本地满足起飞标准即可放行
日前,民航空管系统雷雨天气运行保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首次提出“不限起飞”概念。这是治理航班大面积延误的重拳之一,将减少人为因素对航班正点起降的影响。民航局还要求,每天10时前对各机场的首发航班不限制起飞。
据报道,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深圳宝安、成都双流、西安咸阳、昆明长水八大繁忙机场均要执行除天气和军方活动外“不限起飞”的举措。上述八大机场的航班起降量约占全国一半。不过昨日咸阳机场有关人员表示,他们尚未收到通知。
一位南航飞行员称,航班延误通常有两大原因,一是本地机场达不到起飞标准,二是目的地机场或飞行路线上因受天气、军演等原因实施流量控制。“过去航路上只要有一个堵点,就不能起飞,直到全部堵点排除,空管才会放行。”而“不受限”起飞,则意味着今后只要本地机场满足起飞标准,空管就会发出放行指令,旅客在地面等待的时间将大大缩短。
空管部门透露,该措施已实施一周左右,加之近期天气好于上个阶段,航班正点率明显提高,近几天首都机场的航班正常率提升了15到20个百分点。
是否全面施行要看评估结果
空管部门相关人士透露,“不限起飞”不是完全不考虑安全因素,只是尽量缩短航班之间距离,但遇到极端天气或者军事活动,依然会流量控制。
业内人士分析,民航局此举有三大效果,第一是减少了人为的流量控制。“以前出现过优先放行某航空公司航班的情况,而现在不存在了。”此外,对航空公司的运营也提出了高要求,航班排序要根据自身旅客量需求,满足大客流目的地。“航空公司不是总说流量控制嘛,现在放开了,你也说不出什么了。”第三点最为现实,这种措施将增加空中管制员的单位工作量。“以前有些管制员可能达不到满额工作量,现在每个人都要绷起一根弦。”
民航管理部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民航只是对该方案进行试点和评估,最终会不会全面施行,还要看评估结果。 据《新京报》
飞行员咋看?
“不限起飞”只解决问题皮毛
对这项新规,工作在一线的飞行员怎么看?海航资深飞行员魏机长昨日接受了华商报采访。
华商报:民航局“不限起飞”的新政策是否起到了作用?
魏机长:这次肯大刀阔斧改革,是值得肯定的。“不限起飞”对缓解延误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比如深圳飞北京和北京飞广州航线,两边都是八大繁忙机场之一,能够正点确实让大家惊讶。
华商报:“不限起飞”政策能否达成预期目标?
魏机长:乐观估计也只能达到50%的效果。正点率低原因是多方面的,空管的能力和素质很重要。
空管本身是“大锅饭”,指挥的越少越轻松,越不容易出错。例如以前设备老旧,一个空管区域可以接受100架航班,更新设备后,理论可以接受300架,但只接受200架,就说不能再接受了。一些人抱着“但求无过”的心态,能少管则少管,这在飞机流量大的情况下是非常有害的,很可能导致空域错乱,飞机间隔过近,形成安全隐患。
总之,这回“不限起飞”只能解决问题的皮毛,整个民航系统的工作不改善,再好的政策也难以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程垚
机场怎么说?
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正点率
据美国相关网站统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6月正点率约40%。咸阳机场党群工作部相关人员介绍,航班延误确实已成为旅客反映最集中的问题。
据统计,我国航班延误具体原因分布为:航空公司运行管理占42.3%,流量控制占26.1%。其中,航空公司将航班衔接安排过密,是造成延误的主因之一。咸阳机场工作人员介绍,如若执行“不限制起飞”,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航班正点率。不过目前尚未接到来自主管方面的通知。 本报记者孙洪伟
是否真有用?
早飞未必早到
空中“排队”风险大
通过“起飞不受限制”能不能有效避免航班延误?业内人士坦言希望不大,“这就相当于把以前地面排队的状态改到了空中。”
新政主要为缓和旅客情绪
近年来航班延误造成旅客情绪过激,引发群体事件的情况时有发生。业内人士称,空管局推出“起飞不受限”,主要是想通过增加航班准时离港几率,缓和旅客的焦躁情绪。目前处于暑运旺季,雷雨天气又频发,在地面等待时间过长,旅客愤怒值会很高。“航班准点起飞了,旅客对航班延误的直观感觉就降低了。反正飞机在空中多绕几个圈,他们也未必知道。”而按现有考核标准,只要准时关舱门起飞,空中消耗多长时间都不影响航班准点指标。
起飞了不见得能准点到
起飞“不受限”,旅客是不是就能早点抵达呢?其实并不尽然。业内人士说,“起飞不受限,同时飞向大型枢纽机场的航班将大量增加,等候降落的飞机也会大增,等候时间将延长。这意味着航班虽然准点起飞,却无法准点降落,只不过将地面等候时间挪到了天上。”
一位空管举例说,如果飞机从济南飞往北京,北京管制区非常繁忙,就会要求飞机在天津附近盘旋等待。“准时起飞了,但路上延误了半小时。”可以想见,航班“空中排队”将使旅客无法准确预估抵达时间,机场到达区将成为下一个投诉“重灾区”。
空中等太久可能备降别处
一航空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繁忙机场“不限起飞”后,各航空公司已陆续收到提示信息,机组须多带燃油,以防空中流控等待。
更关键的是,航班起飞前带多少航油才合适成为难题。航油带多了,飞机重量变重,不经济环保;油带少了,万一盘旋时间过长,空中没油只能备降其他机场,造成的损失更大,乘客耽误的时间也将更多。目前,国内航班会比正常情况下多带半小时飞行所需的航油。
对空管指挥协调是极大考验
一位飞行员解释说,取消起飞限制,就好比拆除了红绿灯,所有飞机都挤上航路,“这不就是把原本地面上的拥堵,转到天上去了嘛,换汤不换药,可能引发新的安全问题!”例如,首都机场早高峰时段,往往同一时刻有多架航班起飞。从安全性看,地面排队的风险肯定小于空中排队。密集的航班短时间内升空,能否确保互不干扰安全飞行?知情人透露,必要的空中盘旋和排队很难避免,这对空管的指挥协调能力是极大考验。 据《东方早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