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蜕变
李宝华原是一名普通“村姑”,1976年出生在集美后溪镇英村英埭头社,没读完初中便外出打工;据说她有两段婚史,第一任丈夫是安溪人,踩三轮车为生,不久便离婚,第二任丈夫原籍四川南充;1999年,她因诈骗,在广东被劳教两年。2005年后,她一夜暴富。
“借钱生钱”
李宝华买珠宝、开豪车扮演富婆,开KTV、富婆会所、台球俱乐部认识有钱金主,向他们借钱周转,刚开始准时还利息,后面越借越多,就开始拖欠,连本金都不还
出逃躲债
骗局被债主戳穿后,李宝华跑到沈阳、南充、新加坡、上海等地,还是被一路追踪,她和家人多次被绑架,女儿还曾被人绑到马来西亚。
珠宝、名包、加长悍马车,这些奢侈品将亿万富婆李宝华装扮得光鲜亮丽。当谎言被戳穿,光环褪去,这个爱打扮、性格强势的女人,其实就是一个深陷高利贷漩涡无法自拔的欠债人。
本报昨日的报道揭开了李宝华的发家历程,引发广泛关注。昨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进一步披露李宝华“借钱生钱”的各种手段。风光一年多的李宝华,陷入无力偿还高额利息、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导致资金漏洞无法填补。在四处潜逃躲债的过程中,她和家人多次遭人绑架,虽然暂时得以解脱,最终还是落入法网。
遇“贵人”
认干妈拜姐妹 豪车装点门面
“她的交际能力非常强,很能讲,还认了干妈,有几个姐妹帮。”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本届“我最喜爱的十佳民警”候选人潘晓东对李宝华印象深刻。花了大量时间梳理她的社会关系后,潘晓东发现李宝华并没有多少本钱,而是半路遇到了“贵人”,认识几位金主,愿意将钱借给她,开始了“借钱生钱”的路子。
潘晓东介绍,2006年前后,四处摸爬滚打的李宝华,在厦门遇到了一位“贵人”,还认了对方做干妈。这位在放贷行业颇有人脉的干妈对李宝华非常好,不仅借钱给她起家,而且介绍同道姐妹给她认识,替她担保,帮她筹钱。 “搞水晶之约KTV,应该算是她真正开始被人称作富婆的时候。”潘晓东说,2008年,李宝华在干妈和几位好姐妹的鼎力支持下,以支付利息的方式,借到不少资金,不过,她自己投入当中的并不多。有钱之后,负责运作的李宝华,开始重金打造这个KTV,不仅在店门口摆放一部价值数百万元的加长悍马,而且请来明星捧场,让人开始对这位富婆另眼相看,“悍马车其实就是她打造自己、进行营销的一种噱头,顾客如果交了几万元成为贵宾,就可以免费体验一天悍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