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成
7月份,延安遭受罕见暴雨侵袭。就在爱心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延安时,安塞县高桥镇高庄村村民反映:村干部私自更改发放标准,多拿了救灾物资。
说好听点叫“多拿”,说难听点叫“侵吞”。村民说,原定发放标准为每户一桶油、两袋面、一块塑料布,结果实际发放时,变成每户一袋半面、四分之三桶油。和所有个人爆料引发官方回应的新闻一样,这事也有两个版本。村里共“剩下”多少面和油?村民说是15袋面,6桶油;高桥镇镇长说是13袋半面,油的数量未澄清。但“剩余物资”去向没分别:8袋面给运输司机顶了运费,剩下的则给村书记、主任、监委会主任和三个村民小组长瓜分了。
算下来,即便按村民数字,村干部每人也最多分一袋面,一桶油。这么点“蝇头小利”都忍不住揩油,救灾物资都敢公然“下口”,要是摊上大宗物资,要是放在寻常年月,这些人能做到“两袖清风”吗?通过这件事,我们倒能发现,一个普通村干部的权力,都能产生多大“优越性”:可以公然更改发放标准,可以用面顶运费,还可以堂而皇之分享剩余物资,所有这些,不需要和任何人打招呼。
其实我们都知道,村干部的“胆量”来自哪里。习惯了“管不着”,想不到被监管。上至刘志军,下至村干部,其实都一样,包括现在仍侥幸未被曝光的贪腐官员,他们何曾想到,这松懈的监管,不是在帮他们,而是给他们“挖坑”呢?(详见A13版)
本报延安讯(记者陈涛贺龙)7月份,延安市遭受大规模降雨的袭击,大量居民受灾。灾情发生以后,社会各界爱心团体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连日来,本报接到安塞高桥镇居民打来的热线称,村干部在发放社会爱心团体的救灾物资时,私自更改发放标准,多拿多占。在采访中,高桥镇政府出面回应称他们已经调查过此事,村干部确实多拿了救灾物资,他们将会做出一个处理意见,并将处理结果回复媒体。
剩余部分被村干部拿走
16日上午,安塞县高桥镇高庄村吴咀村民小组的几个村民告诉记者,下雨以后,他们高庄村受了灾,外面有一个叫作壹基金的公益组织给他们献爱心,援助了一些面、油和塑料布。本来定的是每户一桶油、两袋面和一块塑料布,可是在发东西的时候,村干部把四户村民分为一组,一组村民给六袋面、三桶油,这样每户村民只能拿到一袋半面,四分之三桶油。就这样他们村民的吴咀村民小组还有四户没有拿到物资。
这些村民还说,因为发放的标准降低了,每户拿到的东西都变少了,所以发到最后高庄村还剩余了15袋面和6桶油,于是村干部把8袋面给送东西的三轮摩托司机顶了运费,剩下的面和油被村里的书记、主任、会计和三个村民小组长给分了。
镇政府回应称基本属实
当日下午,高桥镇政府作出回应,称经过他们的初步调查事情基本属实。高桥镇镇长郭旭东说,他们已经调查过此事,也得到了一个初步的结果。在发放物资的时候,确实不是按照每户两袋面一桶油的标准发放的。他们当初统计的时候村里面的受灾户有70户,他们也是按照这个数据给壹基金汇报的。可是等到发放物资的时候,村里面一部分在外面的人受灾后回到了村里,所以受灾户就变成了83户。物资不够了,村里的干部就把发放的标准下调了一点。
郭镇长还说,物资发放完毕以后,确实剩下了一部分,但不是15袋面而是13袋半,村干部把其中的8袋面给了两个三轮摩托司机,其他的面和油被村里面的书记,主任、监委会主任和三个村民小组长给分了。
另外,郭镇长表示,他们将会做出一个处理意见,并将处理结果回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