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演出背后
和刘兴的潇洒不同,供职于广州一家承办过大型开幕式的文化传媒公司的小陈则表示,今年各种晚会、开幕式减少,他们的生意受到明显影响,“今年都没什么事情做。”
“企业与政府文艺晚会演出每年的费用虽没有统计,但这个数字不会小。”一名演出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主办一场晚会的巨资由哪些部分构成?小陈透露,一场演出活动投入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大头的花费是请明星,其价位视知名程度而定。请一线明星至少花费50万~60万元,有的甚至上百万。请主持人也是不小的花费,央视知名主持人的出场费几乎都在20万元以上,当下最火的主持人达到40万~50万元。
“算下来,一场像样的晚会没有500万搞不定。”小陈说。当然,明星的出场费也视晚会的性质而定,如果是公益晚会,明星可能也会出来义演。
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演出以及政府与企业庆典的演出的收入曾一度占到其公司利润的一部分,其核心竞争力是在于成本比其他公司要低,“我们有广告客户、有平台,还有渠道、还有艺人,这样整合起来的资源自然要比对方一一突破寻找资源低许多。”
当然,所谓“竞争力”在另一层面也可以理解为“暗语”。
一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对于承揽一些大型的演出活动,如果有民营公司报价两三百万元,一些政府则会花500万元左右,甚至有时达到七八百万元,“这中间的利润空间,除了一些漫天要价的明星多赚点外,拿回扣是最大的赢家。”
小陈透露,奢华晚会之风“刹车”,受打击最大的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总有一些潜规则,有的地方官员利用开幕式或晚会拿些回扣,或者虚开账目。”
《新华日报》近日也发文称,各级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热衷于搞演出晚会,其资金来源或是财政拨款,或是国企利润,或是权力机关“拉”来的赞助。官员吃回扣,演员漫天要价,各路人马层层“扒皮”,国有资产就这样进了个人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