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它缺氧,不停地浇水
救援
“刚开始我们三人也想把它移到海里去,可实在太重了,而且身上太滑,无法下手。”钱加祥说,眼看海水慢慢退潮,“大鱼”离海水越来越远,他们万分着急,“可是急也没有用呀,只能等待边防派出所来增援。”
10点左右,盐城扁担港边防派出所的干事詹大治和上等兵陈建志赶到现场。詹大治想了个办法,“现场共5个人,用绳子套住它的头部,前面两个人拉,后面三个人推。”不过,这方法很快被大伙否定了,“容易伤到大鱼的头,还会把鱼身体磨破。”
“不能伤到‘大鱼’,就要用扁担慢慢抬着往海里挪,这样是最好的办法。”很快,钱加祥和徐雨田便去周围找绳子和扁担,“这里哪有扁担啊,只能找到粗的竹竿。”詹大治告诉记者,把绳子绕好后,大伙准备一起慢慢抬起‘大鱼’,一用力,竹竿断了,“应该有五六百斤重吧。”
拿竹竿抬,一用力断了
放生
无奈,詹大治又找来了一根更粗的竹竿,4个壮年一起抬“大鱼”的头部,那位老渔民则双手抬起它的尾巴,大家一起向前挪。
“终于碰到海水了。”大家非常兴奋,可要让大鱼能自由地游走,还必须抬到更深的海水里。大伙继续往前挪,直到海水的深度淹没了整只“大鱼”的身子。
“把它推走的时候,它并没有很快游走,回过头来还看了我们一眼,仿佛在说‘谢谢你们的救命之恩’。”钱加祥说,整个救援过程30分钟左右,它没有挣扎一下,“仿佛知道我们是在救它。”
钱加祥说,他在海边搞养殖已经16个年头了,他对海边的动物很有感情,去年滨海海边4条鲸鱼搁浅死亡时,他也去看了,尤其有人割鲸鱼的肉,对他的触动很深,“鲸鱼是稀缺的动物,我们真的不应该伤害它们。”
它还回头“感谢”我们呢!
专家:这是幼年小须鲸,非常珍贵
那条被救的“大鱼”到底是不是鲸鱼?昨天下午,记者将“大鱼”的照片发给了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徐信荣,他很快回复说:“这是条小须鲸的幼鲸,是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非常珍贵。”徐信荣说,小须鲸的成体长约9米,是须鲸中个体最小的一种,也称小鰛鲸。特征是两侧胸鳍有白色横纹。
至于为何搁浅,钱加祥认为是因为风大的缘故。“昨天的风太大了,估计是涨潮的时候刮过来的,然后退潮时没来得及回去。”而徐信荣表示,每年季节更替之间,鲸鱼都有回游的现象,经常发生搁浅,而搁浅的不确定因素太多。
徐信荣说,鲸鱼搁浅有几种可能性,一是回声系统可能坏了,鲸鱼的视力很差,身体又大,靠头部发出的超声波导航、捕获食物,一旦出现故障,或者为追逐猎物误入险境,就很可能搁浅;二是内脏可能出现了寄生虫,使得系统出错,迷失方向,落入平缓水域海滩,海水退潮后,鲸鱼就搁浅了;三是鲸鱼是海洋哺乳动物,神经非常脆弱,一旦受惊吓,便可能造成鲸鱼回声系统紊乱,从而冲滩搁浅。
和“前辈”相比,这个“小家伙”实在是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