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5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个体与总体的差异

  专家解释,CPI是一个平均的综合指标,它反映的是众多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程度,而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往往是对单一商品价格变化的感受,而且时点性特别强。比如大蒜价格暴涨,老百姓感受特别深,但消费者可能只感受到大蒜涨很多,而忽略了猪肉价格低于去年同期,且其他蔬菜价格也没像大蒜一样疯涨。另外商品涨价的时间对物价指数的影响也特别大。月初涨价和中旬、下旬涨价对指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通常月末涨价对当月的CPI影响是不大的,老百姓有时候只看到月末涨价了,却没有看到当月大多数时间价格没有变化,因而出现CPI和老百姓的感受偏差。

  一般来说,普通居民关注的是“吃穿用住行”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商品和服务项目。而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的范围更加广泛,涵盖的商品及服务更加全面。CPI是一个加权计算后的综合平均数,其中既包含有上涨的品种,也包括了下跌的品种,如果居民用具体上涨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与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相比,就会觉得CPI低估了。

  对比时间的差异

  同时,还有对比基期的差异。普通居民感受价格变化,对比的基期可能是3、5年前,甚至10年前。而CPI主要公布的是同比、环比指数,对比期分别为上年、上月。如果把居民消费价格放在比较长的时间内观察,价格涨幅是比较明显的。

  个人承受能力的差异

  此外与个人承受能力差异有关。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也有较大差异。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食品和水电气等生活必需品上,而当食品类、居住类价格涨幅较高时,低收入家庭会感到物价高涨,生活压力增加。对高收入人群来说,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小,而他们购买的轿车、手机、电脑、液晶电视等价格又多为降价趋势,因而对价格上涨就没有那么敏感,承受能力也更强。

编辑:李晨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