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潘石屹最终以自我调侃的方式无奈地度过了这一次风波,不过这次风波也让潘石屹意识到网络要想有序发展,除了需要依赖自身的净化功能之外,也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游戏规则。
记者:当时什么心理?
潘石屹:当时我是,哎呀,这个东西不能乱,这个跟原子弹一样,这个就是,会把整个的情绪,就是你不知道那些情绪在哪个角落,迅速地聚集到微博上面去。可是这个事情,我就很冷静地过了两天,我在想,几千万人,上亿人在采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一个秩序,这个如果是不建立秩序就乱了,就把人性中比较恶的一方面,什么诽谤,编造事实,这些东西,就会使整个的秩序建立不起来,一个良好的秩序建立不起来。
解说:网络缺乏良好的秩序,即使献爱心的题材也可能会遭遇骗局,潘石屹在微博签名中这样写道,永保一颗纯洁仁慈和意气风发的心。谈到偏爱转发哪一类微博,潘石屹除了关注地产业界,他还喜欢关注空气质量,最初还一度热衷转发爱心救助的事情。
潘石屹:这刚刚写微博的时候比较热衷是谁得一个白血病,什么地方的小孩丢了,救个小孩的,这也是一方。
记者:平均发一条微博,你每天都在发,转发或者评论不是很多。
潘石屹:不一样,有的时候你可能发一个特别没意思的事情,大家就没兴趣,如果是有意思的转发能够到一千、两千不等,如果是你慎重考虑的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可能转发几万。
记者:转发别人有考虑过核实这方面的事情吗?
潘石屹:核实主要是根据微博上的内容,没有一个说到了现实中去或者打个电话,这样的事情特别少,还是根据我的尝试根据我的知识和经验,我判断的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解说:不过潘石屹说最近两年在自己的微博中已经很难发现类似爱心救助的转发了,不是不愿意再发,而是因为屡屡上当受骗。
潘石屹:最近两年我就不发了,我发现这里面虚假的东西特别多,我上当受骗就行了,如果是跟着我的粉丝们都上当受骗了就觉得这个太不值得了。
解说:几个骗局就足以让想帮助别人的人不敢伸手,这是潘石屹在自己的网络旅程中最为切身的感受之一,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潘石屹微博的粉丝从几个涨高几万个,以至于到了今天的一千六百多万,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V。
记者:怎么样看待大V的社会责任?
潘石屹:这种责任确实是原来就觉得在微博上面就发了一个东西就比较随便,其实这个责任实际上是慢慢建立起来的。就是你的转发可能关注你的人是上千万人在关注,这个上千万人背后还有关注的人,所以它就是一个像核裂变一样,就是你的信息发布出去要非常的小心。所以我觉得作为大V粉丝量比较高的人,就是大应该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更加有着纪律性,不能特别的随意,你要是特别随意的话整个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危害就会比较大。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
潘石屹:还是我自己碰到一些事件之后,就是碰到像攀比这样的事件,别人诬陷我,侵吞了50亿的国有资产这个事件的话,我就觉得这个将心比心,如果这样灾难性的事情碰到别人身上的话,心里面也不好受。
解说:心里不好受的潘石屹当时甚至于想到拿起法律武器,2012年年末,有人发帖说潘石屹和任志强联合侵吞了50亿国有资产。
潘石屹:就天天有人在旁边骂你,你也不好受,其实对他来说越骂心理越扭曲,越骂越扭曲,对我们双方来说都不好,我们是需要一个机构,就是司法机构,依靠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