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之习性
生长天热少雨今年胡蜂多
近来,陕南地区植被变得丰富,胡蜂生存条件更加有利,数量增加。近来胡蜂肆虐,安康市林业局副局长邢新满解释,今年天气炎热、少雨、林密等因素,比较适合胡蜂生长。他表示,目前该局已责成安康市森防站,到安康市级医疗机构进一步调查胡蜂蜇人具体情况,并要求各级森防部门做好野外胡蜂筑巢的摸底调查等工作。
种类陕南毒蜂主要有3种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动物学博士霍科科教授介绍,通称的马蜂又称为胡蜂、黄蜂,均属于膜翅目,全世界有5000多种,我国已知的有200多种,在陕西分布的有16-17种。而在陕南地区,主要有3种蜇人胡蜂,即茅胡蜂、墨胸胡蜂和金环胡蜂,其中茅胡蜂和墨胸胡蜂又被称为“葫芦蜂”、“杀人蜂”。
习性16-20℃胡蜂最活跃
“温度在12℃至13℃时,胡蜂开始活动。”霍科科说,要减少胡蜂蜇人事件发生,就要了解胡蜂的生活习性。胡蜂在16-20℃的气温下处于活跃状态,低于10℃便停止活动,进入半休眠状态,但受到刺激或惊扰时,仍会飞出蜂巢活动。
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夏季高温时停止活动,早晚分两次活动。空气相对湿度在60%至70%时,胡蜂相对活跃。夏秋以来,陕南地区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胡蜂的活动,因此胡蜂出现频繁。另外,风力3级以上或雨天,胡蜂也会停止活动。
霍科科提醒,胡蜂筑蜂巢有大有小,直径在40厘米至70厘米。以蜂巢为中心周围500米范围均为胡蜂的活动范围。所以,遇到蜂巢时,一定要保持距离,尽量远离胡蜂活动范围。
-蜂之攻击
干扰、燥热、香味易诱其攻击
胡蜂为何攻击人?安康市卫生局和安康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综合分析认为,一是胡蜂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体攻击,致人出现过敏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二是夏秋之交天气燥热,胡蜂活动频繁,加之今年高温少雨,极易发生蜇人事件;三是胡蜂多活动于山区,对颜色鲜艳,人的汗味、酒味,带有甜味、香味或特殊气味的物品,对奔跑活动的人或动物极感兴趣;四是安康市近年来封山育林政策落实到位,植被茂盛,利于胡蜂生长繁衍。
连续蜇人注射3类毒素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动物学博士霍科科教授说,胡蜂群体中分蜂王、雄蜂和工蜂,蜇伤人的便是工蜂。工蜂蜇人的刺是中空的,蜇人后便向人体注射毒液,可以连续蜇人。而蜜蜂的刺带有倒钩,蜇人后蜂刺嵌入人体皮肤中无法拔出,蜜蜂会被嵌入的蜂刺带出内脏而死亡。
胡蜂蜇人后,会将蜂毒射入人体。而蜂毒中包含组胺类毒素、溶血类毒素和神经类毒素3类毒素。组胺类毒素会导致人体水肿、呼吸困难;溶血类毒素会造成人体血红蛋白溶解,导致肾功能衰竭;神经类毒素则会致人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被胡蜂蜇伤后,人体会出现头晕、头痛、腹泻、神志不清等症状,蜇伤皮肤有红肿、淤血、皮肤坏死等,严重的会致人死亡。
防范 被围困时切勿拍打
霍科科说,通常情况下,胡蜂并不主动攻击人。在遇到胡蜂时,不要惊慌,迅速躲开即可。胡蜂落在身上时,不要拍打,应轻轻抖落。
胡蜂喜欢甜味,是肉食类昆虫,常猎食有害昆虫。胡蜂还会被特殊的气味所吸引,所以,在进入山区野外时,尽量不要涂抹化妆品,不在野外摆放甜食、饮料、酒精等。
如果发现有胡蜂在周围盘旋,表示你已经进入胡蜂的警戒区,此时应立刻离开。被胡蜂攻击,不要逃跑和拍打,应伏在地上,用衣服护住头部、颈部和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