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9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中亚陕西商会会长吉延伟接受采访本报记者张杰摄

  为期三天的2013欧亚经济论坛昨日圆满落幕,来自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代表,围绕经济、旅游、文化等专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交流与研讨,高效务实、成果丰硕。13座城市“西安宣言”共创“丝路经济带”,这不仅给各国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给普通的民众带来商机与挑战

  中亚最缺什么?中亚对普通人而言有什么商机?

  中亚陕西商会会长吉延伟介绍说,“服装、鞋袜、小商品、生活用品都缺。尽管他们用的这些东西大多数来自中国,但是依然很缺,充满着商机。”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凯克市,有一个类似西安康复路的批发市场,每天都有大量的货物从中国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每天都有中亚各国家的人到此进货,因而不到下午两点就卖完了,市场打烊,第二天天不亮又恢复了繁忙的一天。这个市场云集着大量的中国人,陕西人很少,大多数是福建、浙江人,他们操着中国南方口音的俄语,把中国的各种商品运到这里贩卖,赚取利润。

  吉延伟说,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也是由普通商人先走出来的,在当下,普通商人也应该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角。假如你没有多少资金,那么带10万元就能在比什凯克市的“康复路”拥有一个集装箱大小的门面,租金每月600到1000美金,再加上个人的路费、签证等大约需要1万元。这个市场办工商等手续非常简便,也不用花很多钱,之后你就可以开门营业了。

  “这是批发市场,一件服装估计能赚一两块或几块钱,但量会非常大,一般情况下,投资10万元,一年挣三五十万不成问题。”吉延伟说,“只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民族信仰,真诚交往,他们会更加热情,而且我本人20多年没在中亚经历过任何恐怖事件。”本报记者王卫平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

  一个不断向前的国家,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就像小的行星会被恒星吸引,围着它转一样,如果一个国家有一个强盛的邻居,自然会被吸引。”哈萨克斯坦姑娘Anastasia(安娜斯塔西娅)说。安娜斯塔西娅已经在西安度过了将近3年的留学生活。像她这样选择到中国尤其是西安学习生活的来自丝路国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安娜斯塔西娅来自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父亲是一位政府公务员,2003年,10岁的她随父亲来过一次西安。“虽然现在的西安城墙和历史书中描绘的盛唐长安的规模无法比拟,但是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我忍不住崇敬起来。”她说,就是那次对历史名胜的游览,让她萌生了对中国和西安更大的兴趣。

  “快中学毕业的时候,我提出想去中国留学,母亲有些舍不得,父亲却很支持。他说,每次出差去中国,都会看到很多变化,这样一个不断向前的国家,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安娜斯塔西娅说,谈到具体的留学城市时,她和家人几乎不假思索地异口同声,“西安!”本报记者杨昊霆

  乌克兰“务工青年”

  在西安,比在我家乡赚得更多

  “在西安,比在我家乡赚得更多。”20岁的Nataliya(娜塔莉亚),来自乌克兰,不过她的身份不是学生,而是每半年签证一次、在西安打短工的“外来务工青年”。娜塔莉亚在西安南大街的一家夜店里做舞者。“我的一个姐妹几年前就来中国跳舞。她一直和我说,这里是个谋生的好地方。我来自单亲家庭,妈妈是一家企业的会计。按说这是个不错的职业,可你猜她的薪水是多少?大概也就是人民币800多元!”娜塔莉亚说,她在夜店每晚工作4小时,月薪5800元,而且包住宿。

  同样来自乌克兰的Sasha(萨沙),中文很不错,不但可以用汉语完成大部分交谈,甚至可以读写。记者约他采访时,他发来一条微信验证信息,用汉字写着,“你好,很高兴认识你,我是苏文龙。”苏文龙是他给自己取的中文名。

  23岁的萨沙起初是在西安留学,但他也“打工”。“酒店、夜店的服务生,贸易公司的俄文翻译,我都试过。一方面是为了勤工俭学,更重要的是,学习一门语言、了解一个国家,没有比获得一份工作更好的方式了。”

  后来,他发现很多在中国很廉价的制造品,在国内却很受欢迎,于是又当起了“倒爷”。“一双在康复路卖80块的女鞋,可以在老家卖到300块,而且还是抢着要。”萨沙说,后来他学会了用淘宝,差价就更大了。“主要的成本其实就是国际邮费,不过这并不影响我的利润。下一步,我打算在家乡开一家店面,专门出售各种从中国买到的货物。”

  本报记者杨昊霆

编辑:手瓜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