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30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负面清单有多长?在昨天举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情况说明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列出一串数字: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负面清单共涉及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共190条管理措施。说明会澄清,上海从来没有说向中央要区内企业15%的所得税,来形成政策洼地。

  昨天这场发布会,堪称是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推出十年来,现场记者人数最多的一次发布会,有200家媒体的近300名记者出席,其中约有60位境外媒体记者。

  试验区管委会 这次是2013版负面清单

  戴海波表示,相对于1069个产业小类来讲,约17.8%有特别管理措施。其作用在于在负面清单以内的外商投资,按原有办法管理,而清单外的,按内外资一致的原则。

  戴海波将首次参与负面清单制订的上海喻为“小学生”,并表示会在实践中对清单做出评估和调整。“这次制定的是2013版负面清单,接下来可能会出现2014版、2015版。”他强调,这个是从试验角度制定的负面清单,不是一个双边谈判的负面清单,是一个主动开放、主动改革的负面清单,请社会各界给试验的机会和时间,用建设性的态度来支持上海来做好改革试验。

  谈及负面清单的作用,戴海波认为,除了负面清单以内的外商投资要按照我们原来的办法来管理,其他在负面清单以外的,将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把项目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把原来合同章程的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再加上这次相应的商事制度改革相衔接,大大方便投资者。

  戴海波举例指出,原来承诺的一般项目,承诺的时间是29天,在新的规则方式下,我们管委会承诺最快是4天,可以让企业拿到营业执照、企业代码和税务登记。

  央行 金融改革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推进

  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在昨天说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局长张新表示,金融改革都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将制定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监测分析和评估,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防止热钱通过自贸试验区冲击国内实体经济,并督促区内企业和机构切实履行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等义务。

  张新透露,涉及到金融改革创新的内容,将按照风险可控、稳步推进的原则,成熟一项、实施一项。根据国务院公布的总体方案里,涉及到金融改革创新的内容,主要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这四个方面,都反映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服务的总体需求。其中,人民币跨境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着力解决资金的合理流动问题,利率市场化解决的是企业使用资金的合理定价,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反映了金融管理新的管理模式。

  张新表示,关于推出的顺序,有两点可以明确,一是金融改革的四个方面近期都会推出新的、实质性的举措;二是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都会在近期公布和推出。公布的条款,哪些先实施,将按照风险可控、稳步推进的原则,成熟一项、实施一项。

  目前,自贸试验区内一共有13家商业银行,20家支行,区内本外币存款的余额1090亿元,贷款余额823亿元。下一步,央行将按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统一部署,在自贸试验区内做好改革工作,激励金融机构强化财务约束,加强定价自律管理,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同时,还将采取措施,完善利率定价的监测制度,构建多重的风险防范体系。

  银监局 设监管指标应对区内金融机构风险

  针对金融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开展业务的时候,存在风险监管问题,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在说明会上表示,就此已经与区内银行业机构做了多次探讨,上海银监会正在抓紧研究,很快就会有一些相关的制度或者要求出台。

  廖岷透露,对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他们开展所有金融活动,是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进行,风险管控的任务更艰巨。所有进入自贸试验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展业的时候应该满足银监会现有所有审慎风险监管要求。

  目前自贸区内的主要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国别风险、市场风险、交易对手风险。像这样一些风险,银监会都有审慎的监管指标或要求。各家银行在区内开展业务的时候,要针对这些风险建立好防范的相关制度、流程和标准。另外区内的银行还要建立有效的跨境风险防范机制,要防止境外的风险传染和跨境业务风险的传递。

  “我们正在努力研究对监管制度进行创新,前瞻性地建立一些符合银行业和实体经济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银行业监管架构。贴近市场、贴近机构来提供监管服务。”廖岷解释。

  廖岷还介绍,随着自贸区的挂牌,已经有很多的外资金融机构,与银监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由于金融领域对自贸区内的机构定位,是采取不同层次、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金融机构进入自贸试验区,很多外资银行还在考虑最后以什么形式进入自贸试验区。“他们现在正在研究,和我们保持密切联系。一旦我们收到了他们申请以后,还是会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进行处理。”廖岷如是说。

  商务部 限制减少,个人投资机会增多

  自贸区的设立,个人将会有什么利好呢?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刘亚军认为,最为明显的就是个人投资机会的增多。

  刘亚军对于个人的利好消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自贸试验区为整个经济带来的好处,比如说投资领域更加开放,对公司、对海外投资者是开放的,对个人也是开放的,在服务业,以前有些限制,现在限制减少了,投资机会多了,办理的手续也简便了,这是对个人投资的好处。

  另一方面,对个人的好处还可以包括整个自贸试验区的发展为当地老百姓带来各种各样的收益,包括自贸试验区吸引新的投资、可能增加就业等等,都是有直接好处的。

  刘亚军最后强调,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还有一个对区外辐射的作用,自贸试验区服务业企业有很多的业务范围不仅在自贸试验区内,还可以辐射到自贸试验区外,自贸试验区外的发展,市民也可以享受到自贸试验区建设带来的好处。

  海关总署 严防自贸区出现黄赌毒现象

  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司长张皖生介绍,将防止危害国家安全的意识形态渗入和滋生;同时防止在自贸试验区内出现黄、赌、毒等现象。

  海关将推动贸易便利化,促进新型贸易业态发展,支持自贸试验区内开展销售、结算、物流、维修和研发等业务,不断创新优化与新型贸易业态相适应的海关监管; 支持扩大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品种、企业和范围,拓展进出口业务,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定价的话语权; 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在提供税收担保情况下开展区外保税展示交易;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等。

  【解读】

  核心是制度创新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在会上表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核心是制度创新。将实施鼓励跨国公司建立亚太地区总部、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等涉及功能拓展的10多项试点任务。

  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 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在自贸试验区内试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登记制、年度报告公示制等登记制度。对境外投资者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

  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形成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围绕在全球竞争中加快总部集聚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目标,推动贸易转型升级。

  此外,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也是试点重要内容。自贸试验区将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等六大领域,实施23条开放措施,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措施,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六支行“升格”分行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在会上宣布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对区内设立机构的批复情况。经中国银监会批复同意,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在区内的相关支行,获准升格并更名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

  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获准筹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交银金融租赁公司获准筹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专业子公司;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获准筹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支行。

  《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支持中资银行入区发展。允许全国性中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上海本地银行在区内新设分行或专营机构。允许将区内现有银行网点升格为分行或支行。

  支持区内设立非银行金融公司。支持区内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支持符合条件的发起人在区内申设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 支持上海辖内信托公司迁址区内发展; 支持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区内设立分公司; 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在区内设立专业子公司。

  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区内设立子行、分行、专营机构和中外合资银行。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在区内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说法不存在

  在27日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正式公布之后,有报道称,上报方案当中原来有区内企业所得税按照15%征收,在正式方案中被删除。对此,戴海波澄清称,这是不存在的,上海从来没有说向中央要区内企业15%的所得税,来形成政策洼地。财政部关税司司长王伟也坦言,此举不具备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可行性。

  戴海波表示,上海建立自贸区是想通过政策上的创新,比如说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把有关不符措施列明后,可以使外商到中国来投资更有信心,他很清楚哪些事是限制的,不能做的,其他的都可以做。另外扩大了开放的领域,这样的话可能更多的跨国公司更有信心到中国来、到自贸试验区来进行投资、开办企业,开展经营活动。通过这样的一种创造制度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可能是这次改革创新试验的一个最大优势。

  王伟也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方案中的各项措施都要有一个前提,这就是试点的各项措施所积累的经验要可复制、可推广。企业所得税按照15%征收,从现在来看,这样一个方案不具备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可行性。另外国务院公布的方案中,提到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在维护现行税制公平、统一、规范的前提下,以培育功能为导向,完善相关政策。也就是要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探索有关离岸业务的税收政策。“根据这些原则,从目前来看在区内实行15%的企业所得税政策还不可行。”王伟说。

  【侧记】

  最爆棚的市政府发布会

  距离发布会正式开始还有近一个小时,会场就已座无虚席……多年报道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老记们昨天忍不住感叹,这场有关自贸区的发布会太火了,可谓是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推出十年来最爆棚的一次。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情况说明会昨天14:30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位于上海城市规划馆五楼,当记者提前半个多小时赶到时,场内已经找不到一个座位,临时加座也已全部坐满,很多人在两侧过道上席地而坐。后方的摄影、摄像工作台挤满黑压压的长枪短炮,网络直播区,工作人员到位等候。

  当情况说明会准时开始时,称得上“水泄不通”,但秩序井然。新闻发布厅的两侧门口都站满记者,场内挪一步都不容易。到了提问环节,话筒的传递成了一个问题,只能靠一个个“接力”传到记者们手中。

  记者从市府新闻办获悉,昨天共有200家媒体的近300名记者出席,其中约有60位境外媒体记者。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介绍,其热烈程度空前,前来报道的记者人数甚至超过了10年前市府新闻发布会的首次亮相。

  昨天的说明会历时1小时50分钟,其中媒体提问环节近一个小时,现场回答18个问题。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所列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中,“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无疑是一大亮点。第一个提问就聚焦“负面清单包含哪些内容”,后来被一再提及和追问。

  各路境外媒体昨天也有备而来,成功“抢”到七次话筒。巴西圣保罗业报关心的是“对金砖国家的投资和贸易有什么规定”,香港卫视抛出的问题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后会对香港有什么冲击”,新加坡亚洲新闻台则关注政策延续性,美国财经电视台感兴趣的是自贸区的优惠政策。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对世界都有影响,所以大家都很重视。”来自西班牙埃菲通讯社的翰安览中文说得不算太流畅,但他很认真地一字一句对记者说出了这番话。

  (原标题:负面清单管理措施涉190条 企业最快4天拿到营业执照)

编辑:王秋阳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