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3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3年前,靳老太太和老伴到银行去存钱,遇到有人推销“理财产品”,银行工作人员也帮忙游说,就花12万元稀里糊涂地买了。前些日子,他们取钱时才知道自己买的是保险,现在取回,收益不多,本钱也难保。

  老两口:存款遇理财产品推销

  2010年9月,靳老太太和老伴来到位于南二环的某银行未来支行,老两口打算把12万元存成3年定期。进入银行,一名年轻女孩向他们推介“理财产品”,说买该产品3年至少有1万元收益,银行大堂经理也说买这个比存银行划算,老两口答应了,当天就通过银行办了手续,交了12万元。几天后,靳老太太拿到一份合同,没仔细看,稀里糊涂签了字。3年过去了,老两口前阵子来银行取钱,银行让他们去找保险公司,他们才明白自己买的是保险。保险公司说,保险是6年期,现在拿钱本金只有116160元,加上分红和利息,总共不过120300元。”3年只多拿了300元钱,老两口觉得被忽悠了。

  银行:一次交这么多钱不多见

  昨日,记者通过靳老太太手上的保险合同发现,这是一款分红型两全保险,保险期限6年,基本保险费12万元,保险金额12.7560万元,红利领取方式是“累积生息”。

  昨日下午,记者与老两口先来到某银行未来支行,找到了曾为老两口提供“建议”的大堂经理。大堂经理说,靳老太太手里的合同确实是保险合同,去年年底,这家保险公司已经不再与银行合作,当时向老两口推介保险的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当初可能没给老两口解释清楚,才造成了误会。”这位大堂经理说,经过银行办保险的,多数分期交费,像靳老太太一次交这么多钱的不多见。

  保险公司:与两位老人协商解决

  随后,记者又联系上了3年前保险公司驻这家银行的蔡经理。蔡经理称,可能是工作人员当时没给老两口解释清楚,没明确告诉老两口保险期是6年,中间取的话肯定有损失。今年取钱,本金不会有12万元,加上分红、利息只有12万多一点。问及原因,蔡经理说是前年去年公司收益不好。最后,老两口坚持取钱,蔡经理称需要查询一下他们保单的具体情况,再与老两口沟通协商解决。 记者张志杰 实习生秦雯

编辑:李晓飞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