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利剑无人机将和歼31组成航母绝代双骄
“上岛,是指我军可以把该机部署在东海、南海等热点区域的前沿岸基机场,其作战半径,足以覆盖钓鱼岛等争议岛屿的周边海域,由于具备隐身性能,它可以在这些方向构成有效威慑。”杜文龙分析道,“无人机的长航时与日常运作的低成本,使其能高强度反复使用,这使得这种威慑更为切实。”
据外界推测,“利剑”的航程约4000公里,作战半径超过1200公里,这就可以将第一岛链纳入作战范围,能对对方布置在第一岛链内的重要目标、关键节点进行攻击。前不久,日本在宫古岛布署岸舰导弹,企图封锁我国北方海域前出大洋的重要通道。前沿部署的“利剑”,轰炸这些岸舰导弹的发射阵地并非难事,一旦被击落,我方损失也不大。
“上山,也就是上高原。”杜文龙告诉记者,在西部高原地区,我国的边境线有很多地区,因为自然环境太过恶劣,人力无法巡逻,容易造成漏洞。“无人机没有高原反应,不怕山路崎岖,不怕苦更不怕死,它们在高危地区可以常年执行巡逻、侦察、威慑的任务。”由此可见,参军后的“利剑”,很可能成为一种“存在感”很强的主力装备。
采用经典隐形飞翼布局 美媒称“不比X-47B落后多少”
在日趋庞大的中国无人机群中,“利剑”是最闪亮的明星之一。早在2011年12月中旬,该机的原型机就下线,今年5月,该机进行了地面滑跑测试,引发了众目睽睽的聚焦。
据悉,“利剑”由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设计,中航工业洪都公司制造。而601所,也是大名鼎鼎的歼-15“飞鲨”舰载战斗机、以及更新锐的歼-31“鹘鹰”隐形战机的“娘家”。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利剑”无人机长得并不像一把剑,而像是一个巨大的飞翼,与B-2隐形轰炸机、X-47B、“神经元”较为相似。
“飞翼布局,是实现长航时、远航程、大载荷和隐身这几大性能,最合理的气动布局。那么多有人和无人隐形战机,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翼身融合、背部进气的飞翼布局,这决不是巧合。”著名空军专家徐勇凌对记者说。
据悉,沈飞在10年前就启动了与无人机隐身相关的科研项目,重点研究无人机散射源特性以及吸波材料。从外形分析,“利剑”无人机的背部和腹部没有扎眼的突出物,背部的三角形进气口设计得很细致,应该能大大降低与进气道有关的绕射和散射,而没有垂直尾翼,就不会有普通飞机上垂尾与机身的角散射了。
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报道认为,中国可能只参考了X-47B的图片,或者得到了他们长达10年的互联网活动所收集数据的帮助。“无论是什么情况,‘利剑’并不比X-47B落后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