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制度没问题,
需要堵漏
当所有人把矛头直指自主招生时,熊丙奇说,这值得警惕,这显然是找错了方向。
“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这一改革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原有的高校治理结构并没有打破,依旧实行行政治理,这种半吊子改革,进一步为贪腐制造了空间。”熊丙奇告诉记者。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张志安,曾经作为面试官参加过中山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在他看来,从改革的角度来讲,自主招生对高校是有好处的,因为它加强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避免按高考成绩搞“一刀切”,让有特长的学生得以进入更好的学校。“如果把自主招生的制度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将极大地减少暗箱操作的可能。好的制度还需要一些设计来堵住漏洞。”
熊丙奇认为,这次人大爆出的自主招生腐败丑闻,从本质上说,就是高考作弊。只有严肃问责,才能起到警慑作用。一方面,司法机关要进一步调查这背后是否还有其他人员卷入其中。另一方面,要对以权钱交易进入人大的学生进行清退处理,并追究所有当事人的责任。
而要彻底遏止高校的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熊丙奇指出,不能指望行政领导自觉“把关”,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有效制约学校行政的权力。
他说,目前的贪腐根源在于教育行政化,学校行政权力不受监督。因此必须深入推进改革,推进教育去行政化,这包括学校外部的去行政化——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政府部门不得干涉学校办学;以及学校内部的去行政化——行政领导不得越权干预教育和学术事务等方面。如不推进教育去行政化,维持行政治校的格局,贪腐不可能得到根治。
熊丙奇说,没有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没有受教育者的选择权,很难改变学校的办学态度。这将是一个系统的改革,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到位。“最近公布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上述系统改革设计了可行的方案,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行升学考试制度改革,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学校依法自主招生,这将大大改变高等教育的现状。”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