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获悉,项目落户后,郭有明带着银行、国土、金融等市直各部门,几乎每月到三峡全通现场办公,多次“要求”、“强调”,支持三峡全通进一步扩张,早日形成千万吨产能。
70亿巨债引爆 疯狂扩张资金链断
如今的三峡全通厂区空旷寂静,高大的厂房上方已显露出些许锈迹。而彼时,三峡全通规划一期工程设计年产能320万吨,2013年底,三峡全通将形成涂镀板产能1000万吨,实现年产值70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1.6万人,成为全国最大的极薄涂镀板综合生产基地。如此宏大规划此后因资金等问题,沦为空想。
涂镀板加工属于来料加工行业,也就是到钢厂买到钢板,镀上一层锌后,再转卖给下游生产厂家。本身行业受制于上游钢厂的原料价格波动,下游受限于生产厂家需求数量,夹在中间的加工商利润很可能受到挤压。
此外,为了购进大量生产原料,必须有充沛的流动资金,当时钢材市场价格处于谷峰,对加工厂家形成压力可想而知,一旦供大于求,产品积压,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三峡全通的产品技术优势并不过关,全通号称能生产厚度为0.14-0.35毫米的极薄涂镀板,员工证实废品率实际高达50%。
2012年,董事长梁士臣在厂庆大会上公开承认,三峡全通面临资金短缺、融资艰难、人心浮动等三大挑战。当年9月,超过3000名员工被无限期放假,员工的工资延迟1个季度甚至更长已司空见惯。
债务问题接踵而至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12月底,中信信托发起的“三峡全通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陆续到期,三峡全通公司未能按时向信托专户支付当期贷款利息,次年2月7日,三峡全通再次“失约”。截至当日,贷款合同项下三峡全通欠款共计11.41亿元。
除开上述贷款,三峡全通在大跃进式的疯狂扩张中,逐渐形成一个怪圈,由于自身“造血”能力严重不足,使得企业负债怪圈持续增大。
今年5月,三峡全通总经理赵大河曾对外透露,“三峡全通的资产负债率在62%-63%之间,债务规模70多亿”。
数据显示,三峡全通仅在2010年的短期借款,由2009年的7500万,快速增加至9.9亿元,增长近13倍;其长期借款,由2009年的6.58亿元,增加至11.3亿元。
业绩七成注水
与上述对应的是,在三峡全通急速扩张过程中,宜昌当地及省内媒体对其正面报道铺天盖地,有媒体初步统计不少于50次,几乎每一次郭有明的现场办公会都有报道,安排大型媒体采访团活动到厂区,多次多地党政团体地到三峡全通参观学习。
在频繁且高密度的宣传报道中,220亿元投资、1000万吨产能、30亿元利税、1.6万个就业岗位,这些夺人眼球、令人仰视的巨量数据,让三峡全通一跃至湖北第二大民企。
这也使得外界一度认可三峡全通是目前宜昌最大的招商政绩,它的扩张为宜昌经济作出了不可逾越的贡献。
实际上,经调查得知,三峡全通产能一直没有达到预期规划。业内人士透露,仅2010年,实际产量并没有达到320万吨,当时只有部分生产新试生产,月产量约10多万吨。知情人称,一期工程投资量被大量注水,实际只有约20亿元,不到官方公布数据70亿元的三成。
宜昌当地一名企业直指,三峡全通已影响到宜昌整个信用体系和金融体系,信用降低,导致中小实体经济企业已很难获得贷款,另外,他认为,梁士臣导演的资本闹剧,致宜昌元气大伤,更透支了宜昌未来,宜昌老百姓作为纳税人不得不为此要担上更重的负担。
落马或与中央巡视组有关
官方简历显示,郭有明出生于1956年,一直在湖北省内任职,2011年升任副省长,但一直兼任宜昌市委书记,直到2012年离开宜昌。自2000年赴宜昌任职起计算,郭在当地时间超过10年,其中担任市长4年,市委书记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