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3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原原从25楼坠到灌木丛中,小女孩把原原挪至七八米外的小道上本报记者薛振宇摄

  最近,重庆10岁小女孩电梯内殴打一岁半男孩的视频震惊社会视频中,她先是将男孩抱起又丢在地上,对着头部、身上又踢又打;电梯门打开后,又把男孩狠狠甩出去。人们无法想象,这一系列动作是一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的行为很多人将此事件与全球一些最残暴的儿童谋杀案相比,甚至有人称她“魔鬼女孩”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她为什么会这样?恐怕很多人都想知道

  一个10岁的小女孩,一个一岁半的小男孩,在电梯中偶遇,竟上演了震惊世人的悲剧——小男孩从25楼阳台摔下生命垂危,作案嫌疑人指向小女孩李丽(化名)。

  这起11月25日发生在重庆市长寿区鹏运左岸小区的恶性事件,撞击着所有人的心灵。

   “娘娘,你莫着急”

  距悲剧发生的日子已十多天了,被摔男童原原的奶奶吴世芳说起11月25日的经历仍难以控制情绪。

  当天下午4时12分,吴世芳和原原从家里出来,坐电梯下楼。当时,她推着一辆童车,原原跟在身后。电梯到达1楼,吴世芳拉着童车出了电梯,这时恰好李丽走进电梯,抱起了原原。吴世芳还没来得及把原原抱出去,电梯已关门上行。

  吴世芳眼见电梯升到25楼停下,又下行。她心想,原原应该会随电梯一起下来,但电梯到一楼却不见原原。她进电梯直接到了25楼。

  在25楼楼道里,她看见其中一户门开着,而李丽从里边走了出来。吴世芳忙问:“妹儿,我娃儿呢?”李丽说:娃儿被人抱走了。吴世芳有些急,嘴里念叨:什么人抱走了吗?“娘娘,你莫着急。”李丽走过来,拍拍她的胳膊说。这句话深深地刻进了吴世芳脑海里,想忘也忘不掉。吴世芳要求李丽和她一起下楼找孙子,小女孩答应了。

  干了坏事还那么镇定自若?

  到了楼下,吴世芳没看见原原。有人说,小区有监控录像,快去看看。吴世芳急忙往监控室跑,她感觉李丽也跟着她在跑,但走着走着就分了方向,不见了。

  在监控室,吴世芳从电梯监控视频里看到了惊人的一幕:本来抱着原原的李丽突然把原原丢在地上,并对着原原的头部、身上又踢又打;电梯门打开后,又把原原狠狠甩了出去。吴世芳又心痛又震惊。这时,她听见有人喊:“2栋楼下边有个娃儿,不知道是谁?”吴世芳急忙跑过去看,小区的一位保安已经把娃儿抱了起来。那正是原原。

  “娃儿鼻子、嘴巴都是血,脑壳肿多大,眼睛鼓起来。”送到医院后,医生问受伤原因,吴世芳说:一个小女孩在电梯里打我娃,又把娃拉回她家,从25楼扔下来了。这是吴世芳对孙子遭遇的本能判断。

  原原缘何会坠楼?李丽称,她把原原从电梯里抱回25楼家中后,在客厅沙发殴打,后将原原抱至阳台栏杆上逗玩,致其从阳台栏杆处坠落。在和吴世芳分开后,李丽绕行至原原坠落地处,将灌木丛中的原原挪至七八米外的小道上,返回家中。

  事发后,吴世芳她经常想起监控里那一幕,她愤恨,更想不通一个小女孩怎么干了坏事还那么镇定自若?

   “脑壳有问题”,否则怎能干这事?

  原原的遭遇在网上传开后,李丽一家遭人肉搜索。有一个流传颇盛的说法是:李丽父亲是处级干部、外公是个领导。但据记者了解,李丽父母是重庆金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人。该公司位于长寿区化工园区内,前身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四川维尼纶厂检修公司,2004年改制。

  据该公司一位女职工讲,李丽父母都是一线工人,工资不高;李丽外公确实曾是厂里的处级干部,但那是20年前的事情了,早已退休。

  这位职工说,最近传言李丽脑子受过伤,她也觉得这孩子“脑壳有问题”,否则,怎么会干出这样的事?!李丽脑子受伤的说法出自她的同学。事发前,李丽是当地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班主任说,李丽三年级转学过来,妈妈交代老师多关照孩子。在班主任印象里,李丽相貌普通,个头儿偏高,比较乖。事发前4天,老师在课堂上放了一部动画片,内容是一只小动物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李丽在课堂日记中写道:“妈妈告诉我,人是高等动物,其他小动物是低等动物,我们要爱护这些低等动物……”

  但她的同学说:此前,李丽曾说要把一个小孩装到书包里从楼上扔下去,她还把蚂蚁放到自己脸上,把蜗牛捏碎生吃。

  她“容易打人”

  李丽的行为为何如此怪异?“小女孩父母平常很爱打牌,家里经常传出打骂声。”一位邻居将原因归咎于家庭环境,但李丽父亲李成(化名)说,女儿平时无暴力倾向。他承认自己和妻子平常会打骂女儿。但后来,又否认了。

  在小区一些人眼里,李丽“容易打人”。多名邻居称,李丽对比自己小的孩子很有兴趣,与其同乘电梯,她会一直捏小朋友的脸,直到把对方捏哭。“她会扯住衣领,打我的脸。”8岁的李芳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如今,为抢救原原,李丽家人已支付医药费7.8万。李丽家人正在卖房子。原原表叔斯永红说,原原家人已对李丽一家提起民事诉讼,索赔30万元,“这只是暂定的医疗费用,不够的话,肯定还得继续追加。”

  父亲:搞不清孩子出了什么问题?

  12月3日,昏迷了8天的原原终于苏醒过来。不过,至今左手失去知觉,不能动。12月9日,医生为原原会诊,开颅手术时间定在下周一或下周二,左手和左脚需要术后康复治疗,智力要看以后恢复的情况了。

  李丽,未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公安机关依法不予立刑事案件侦查。之前有媒体报道,12月2日,李丽母亲调至重庆金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分公司,李丽一同前往。然而,迫于舆论压力,母女俩于12月7日返回,心理评估也放弃了。

  李成曾对媒体称,他问过女儿为什么要踢打男童,女儿说,“男童跟她做鬼脸、不友好”。

  李成说,女儿出事以后一直表现得很平静,他也搞不清孩子的心理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社会干预机制缺失最值得关注

  是什么将邪恶与暴力放进了一个10岁幼童心中?未成年人的暴力行为到底是偶发行为还是社会病症的反映?如何干预?带着种种疑问,本报记者采访了在美国从事青少年犯罪社会干预工作的执业心理医生张道龙博士

  张道龙

  美中心理文化学会创始人,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精神系,是美国极少数获得ABPN证书(美国精神、神经学院文凭),并从事心理咨询的华人精神科医生。现任芝加哥退伍军人医院精神系主管医师,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临床助理教授,并在美国最大的公共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之一Chestnut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咨询案例达一万八千个,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家庭亲子教育类

  10岁女童摔打一岁半男童,相关视频被国内外媒体转载后,引发巨大争议。摔婴女孩被冠以“魔鬼女孩”的标签,并拿来与1994年杀死2岁英国男孩“詹姆斯·巴尔杰”的肇事者,2名10岁的英国男孩作比较。也有网友将之与2008年一名12岁美国亚利桑那州孤独症男孩枪杀母亲的情节相提并论。

  为何暴戾的孩子越来越多?英国儿童问题专家斯蒂芬·斯哥特认为,有着反社会人格的父母更易于导致子女的品行障碍,例如:父母的关系不和谐、情绪反复无常、被暴露在暴力之下等都可能导致儿童情感创伤,从而更易使用暴力。

  小孩的问题从来都不在孩子本身

  华商报:摔婴女孩的行为算不算偶发现象?和当下社会环境有无关系?

  张道龙:小孩的问题从来都不在孩子本身,在于家庭、社会、学校。那个12岁孤独症小孩开枪杀死母亲的案例,母亲明知儿子有孤独症,还带他去买枪学射击,是不是有问题?

  但从整体上看,不是儿童越来越暴戾,而是社会发展太快,需要配套解决的问题太多了。

  在一些结构失衡的家庭中,成年家长之间或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更易出现,一方面,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缺少安全感,具有反社会倾向;另一方面,家庭人际关系紧张,家长的感情危机牵连到孩子,使得孩子的人格和行为易发生扭曲。

  女孩及其监护人需要承担责任

  华商报:假设“女孩摔婴案”发生在美国,会如何处理?

  张道龙:首先,对女孩的处遇取决于法庭和专业的精神鉴定机构对她的精神健康状况的评估,判断其是偶发行为还是品行障碍、是心理压力导致的病态或者心灵创伤等,通常这种暴戾的行为可能由外界刺激导致,就像新闻报道中提到的,她的父母经常打骂她,而摔打男婴类似一种宣泄。然后,根据评估报告给予干预建议或强制治疗。强制治疗分两种,一是到社区接受心理干预和矫正,二是送到司法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所以,女孩的妈妈带她一走了之肯定是行不通的,女孩及其监护人需要为女孩的行为承担责任,责任大小还取决于男孩的健康状况。但她才10岁,所以很难对她追究责任。如果年龄大一点儿就要送到少年法庭审判,同时她的监护人是需要负责的。

  未成年人有权选择在哪儿矫正

  华商报:假设这个摔婴的女孩在美国,有哪些社会干预机制去帮她?

  张道龙:在未成年人的心理治疗和矫正上,除法庭和监狱外,学校、社会机构、社区和家庭都是重要环节。未成年人有权选择,要么接受社区治疗,要么上法庭。同时,美国的监狱、法庭和学校都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负责小孩的心理疏导和治疗。美国大多数社区服务中心无论是医生或者志愿者,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士担任。

  对于一般的问题小孩,法庭会要求他定期到社区中心接受干预治疗或者提供社区服务,特别危险的才会被要求住在社区中心,最长的会在社区服务中心住1年。

  如果是家长的原因,家长也要参与干预治疗

  华商报:哪些措施和环节确保了干预的效果?

  张道龙:美国人的观念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矫正的。如果是家长的原因,家长也要参与干预治疗。小孩子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这种模仿有两个结果:一是认同,如暴戾的家长培养出暴戾的孩子;另一种是升华,例如暴戾的家庭也可能走出一个出色的警察,多动症的菲尔普斯后来成为了游泳健将。

  同时,干预的结果每个月都要向法庭报告。如果孩子不配合社区干预治疗就要进监狱。

  华商报:听说心理医生收费比较高,美国如何确保贫困家庭的有暴力倾向孩子受到同样的关怀呢?

  张道龙:美国的社区服务中心,心理治疗和咨询是先拨款后治疗的,一方面有政府的财政拨款,另一方面逐级收费的制度确保了有钱人能够提供机构运转的费用,同时贫困家庭可以免去大多数费用。

  发展问题儿童干预机制,需巨大财政投入

  华商报:美国社会干预和救助机制是如何产生和运作的?

  张道龙:美国从肯尼迪总统开始,就有了社区矫正的实践。但美国社会干预机制也不是一步到位的,从立法到政府资金的全额拨款、再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伊利诺伊州为例,全州有12个司法鉴定权的医院,一个100名医护人员的医院里平均有5至8个精神病房。政府对所有参与社区心理支持的组织和机构实施全额拨款,社区的干预机构又根据病人或者咨询者的经济收入状况进行“逐级收费”,根据上年的缴税记录,收入低的人少收费或不收费,收入高的人多收费。

  华商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存在哪些差距?

  张道龙:国内的心理干预行业从2000年左右起步,虽然有30万心理咨询师,但大部分经过6个月的认证就能拿到资质,良莠不齐。

  今年5月1日国家颁布了《精神卫生法》,算是朝着系统的社会干预机制进了一步,下一步就是专项资金和人才培养的问题。

  美国对于问题儿童的社会干预机制是近百年逐步完善的,现在支撑它的是巨大的财政投入。我国要想实现心理干预的社会机制,还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父母监护不力,或要为孩子的行为负法律责任

  华商报:很多网友认为这个女孩应该受到惩罚,我听说美国有针对青少年的特殊法庭,如何运作?

  张道龙: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的决议和1974年《未成年保护法》,给未成年人赋予了保护。检察官必须拥有无可质疑的证据定罪,少年法庭的诉讼过程应当保密并且可以删除记录,不适用陪审团制度,最大程度保护该未成年人利益,除非重罪,一般都在监狱外执行缓刑,使其悔过自新而不是惩罚。

  除非特别严重的案件,并且嫌疑人年龄接近成年,否则未成年人案件通常到少年法庭审理。审判实践中,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可能要负监护的责任。例如在伊利诺伊,如果父母监护不力或对孩子看管不够恰当,可能要为孩子的行为负法律责任。

  华商报:实际上,监禁或者干预并不一定对改善犯罪者的行为有效,您认为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呢?

  张道龙:即使外在环境都对,也有可能犯罪。矫正就像给小树剪枝桠一样随时要修剪,儿童暴力犯罪既有个体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干预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机会停下来检视自己,而非朝着错误的方向走下去。本报记者徐娟

编辑:手瓜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