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9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原标题: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军备库”出土超500万片甲片

  秦始皇帝陵被认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的帝王陵墓之一。最近,编号为K9801的陪葬坑正在进行试挖掘。种种迹象表明,这个陪葬坑很有可能是秦始皇陵大型的“军备库”。

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军备库”出土超500万片甲片

  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军备库”出土超500万片甲片 图片来源:秦始皇陵博物院网站

  K9801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园东南部的内外城之间,距离现在的封土约200米,平面为长方形,主体部分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00米,南北两边的东西端各有一条斜坡门道。连同四条斜坡门道,该坑总面积达13000多平方米,是迄今为止秦始皇帝陵园城垣以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陪葬坑。1998年7月至1999年1月,秦陵考古队对该坑进行试掘,发掘面积为145平方米。在试掘方中出土有大量密集叠压的、用扁铜丝联缀的石质铠甲和石胄,其中石质铠甲约87领,石胄约43顶。

  这批石甲、石胄制作精致,且规格、形制、编缀方法都与实用甲胄一样,它们的出土,为研究秦代的甲胄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尤其是石胄和马甲的出土,更是秦代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填补了秦代考古资料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文献及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古代甲胄在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以皮革为原材料。《考工记·函人为甲》中记述了皮甲的制作工艺:“凡为甲,必先为容,然后制革。权其上旅与其下旅,而重若一。以其长为之围。”意思是,凡制作铠甲,必须先度量人的体型制作模型和模具,然后压制革片,要使上身和下身革片的重量相等,并用铠甲的长度作为腰围的大小。

  这些甲胄的甲片全部用青石切削打磨而成,甲片根据人体的不同部位设计成不同的形状,有长方形、方形、等腰梯形、圆形、覆瓦形、弧形、尖尾形等,每片甲片都有方形或圆形的小孔,并用扁铜丝联缀在一起。甲片未被叠压的边上有一道抹棱修饰甲片,未被叠压的角有抹角,使甲片的叠压更加互相贴合。这些铠甲和甲胄形态精美,制作工艺高超,但并不是实战装备,而是根据“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为秦始皇陪葬的明器。

  石甲胄的制作应该结合了当时的玉器加工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石料的开片及制作甲片的粗坯;细致打磨基本形成的片体;钻孔与抛光;编缀成形。通过实验,手工加工一件平均有600片的甲衣,以每人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计算,需要工时344~444天,也就是说,制作一件甲衣,需要一年的时间。而陪葬坑内的铠甲和甲胄用到的甲片总数超过500万片,其所费劳动量是巨大的,秦始皇帝陵的规模也由此可见一斑。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