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向阳沟村的垃圾山

向阳沟村的垃圾山 

  一辆辆满载垃圾的卡车排队驶入村中,四处倾倒,这是陕西西安市的向阳沟村村民四五年来一直熟悉的场景。

  如今,村民推开房门,满眼尽是垃圾,空地、山沟、山坡,甚至耕地和正在建设中的保障房周围,垃圾已堆成了多座十几米的高山。从附近的高速路上俯瞰,垃圾已对向阳沟村形成压迫性合围之势。

  向阳沟村并不是垃圾填埋场,但这里却成了远近闻名的“垃圾村”。据多位村民反映,该村村主任李合斌父子涉嫌私自向村中“引进”海量垃圾,按车交费50元到百余元不等,每天都有几十、几百辆垃圾车进村倾倒。2007年至今,被指已获利巨额,除拿出数十万“封口费”外,其余均落入个人囊中。而为节省垃圾填埋费及简化手续,向阳沟村垃圾场的“顾客”络绎不绝。

  记者调查发现,围绕向阳沟村的垃圾“生意”已形成了一条法外利益链:施工单位外包建筑垃圾—包工头承包建筑垃圾处理—组织运输—低价交费向村里倾倒建筑垃圾。

  城郊村的垃圾山

  高高的垃圾山对全村已形成压迫之势。

  向阳沟村是西安市灞桥区红旗街道办下辖的一个城郊大村,共一百多户,约4000村民。如今,这个原本风景秀丽的村子正遭受海量垃圾的折磨。

  “出门抬眼就是垃圾,你说烦不烦?”2013年11月中旬,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村里走访时,村民张大妈指着自家门前不远处的垃圾堆说。记者看到,这个垃圾堆至少有十米高,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极不雅观。

  这样的垃圾堆在向阳沟村随处可见。记者调查发现,村里的空地、山沟、山坡甚至部分耕地中都充斥着大量垃圾,以建筑垃圾为主。

  “我们村不是垃圾场,却胜似垃圾场。”村民们说:“但凡能倒的地方,都已经倒满了。”

  垃圾遍村,堆积成山,西安市的“大绿工程”也未能幸免。据当地媒体报道,2003年11月8日,西安市斥资近2亿元启动大绿工程,“决心让‘绿’成为城市的灵魂”。但在向阳沟村,大绿工程种植的林木下,记者看到,覆盖地表的同样是厚厚的建筑垃圾。

  甚至西安市政府在向阳沟村征用的541亩储备地上,也倒满了垃圾,堆成了高山。记者站在西安市绕城高速桥上向东俯瞰,入目的向阳沟村怵目惊心:高高的垃圾山对全村已形成压迫之势。

  哪里来的这么多的垃圾?

  “都是外面一车车拉来的,我们村产生不了这么多垃圾。”向阳沟村村民告诉本报记者,这些垃圾并非来自本村村民,而是周边区域的垃圾很多都拉到了村里。“都是晚上十点以后拉,一听车的动静我们就知道怎么回事。”

  当然,垃圾运进来也是要付出代价:向村主任李合斌父子交钱。“按车收费,每车最少50元,也有七八十元的,也有一百多的,看车大小。车大就贵点,车小就便宜点。”多位村民对本报记者反映。

  “实际上是按垃圾土方收费,一车10立方,每车75元,根据客户的需求,我们还可以组织车辆到工地去拉。”暗访时,向阳沟村村主任李合斌的儿子李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推销自己的生意。

  当记者问到建筑垃圾运往何处时,李梁称:“地方你不用管,我在这片有‘资源’,有什么事也与你无关。”

  但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正式身份询问李梁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没有,没有,我没有承包垃圾处理的业务。”又称:“一两年前做过,但是倾倒至正规垃圾填埋场中。”

  而据向阳沟村老村干部李志汉介绍,向阳沟村“引进”垃圾其实具有一定偶然性。“村里原来有四五个砖厂,其中就有现村主任李合斌家的砖厂,后来这些砖厂因为属落后产能被叫停,在填埋这些砖厂时留下了大坑,有人把建筑工地上的垃圾运来填埋,还给了这些砖厂钱。自此,可以向我们村倒垃圾的消息就慢慢传了出去。”

  “慕名而来”的垃圾车越来越多。多位村民回忆,“垃圾进村”真正形成规模是在2007年。也是在这一年,村主任李合斌的儿子李梁“垄断”了垃圾“业务”。“李梁派出专人收费、记账,专人安排垃圾填埋地点”。

  “每天有几十、几百辆垃圾车进村,都是附近建筑工地上的垃圾,”曾在李梁手下负责收钱的村民李建龙说,“少的时候每天百八十车,多的时候五六百车,每车最少收50元,大车收100多……大车每辆可拉十三四(立)方。我把每天收来的钱交到李梁手里,这些年下来,数额巨大。”

  垃圾的法外利益链

  垃圾进村的主要原因是少交费用和节省手续。

  倾倒垃圾收取的费用大多流向了李合斌父子及其所谓“公司”的腰包。向阳沟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小组组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钱收上来并非属于村里,而是到了村主任李合斌手里,“垃圾占了我们村三、四、五三个组的地,李合斌每年只出40万堵我们三个组村民的嘴,每个小组10万,剩下10万由我们协调小组支配,协调小组由我们三个组的组长组成。”

  就在本报记者调查采访期间,向阳沟村的街道上依然停放着数辆运垃圾的卡车。“现在停(往村里运垃圾)了,西安市搞大检查,市容办的晚上都在路口堵呢,风声过了再说吧。”多位垃圾车司机告诉记者。

  按规定,建筑垃圾必须运往官方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并对填埋、运输等环节有一系列要求。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严禁“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施工单位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运输”;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在运输建筑垃圾时,应当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按照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运输路线、时间运行,不得丢弃、遗撒建筑垃圾,不得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筑垃圾等。

  垃圾进村的主要原因是少交费用和节省手续。

  “运往指定垃圾处理场成本太高。什么清运费、垃圾处理费等等一车得四五百块钱,手续也繁琐。”多位“承包”了施工单位建筑垃圾的包工头说,“运到这村就简单得多,现在的行情是一车一百块,再加上运费,怎么也有的赚。”其中一位包工头还透露:“我的司机就是这村上的,和村主任的儿子李梁关系很好。”他甚至鼓动记者:“你手里有车或者能揽下活,咱们可以一起干。”

 [1] [2] 下一页

编辑:李晓飞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